事實上,這檔基金過去60年所經歷的事情,也正印證了坦伯頓的投資邏輯:他曾經提出16條投資法則,包括:保持彈性、分散投資、不要驚慌等。若擇其精華與這檔基金60年來淨值的起落相互印證,可以得出以下3項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法則:
法則1》低價買進
在《坦伯頓不敗投資法:傳奇投資大師的策略與理念》一書中,與坦伯頓共事多年的阿拉斯戴爾‧奈恩(Alasdair Nairn)分析,坦伯頓認為,「股價是一種反映機制,若對自己的個股價值估計有信心,當股價降至顯著偏低的水準時,就應該買進。
股價顯著偏低,幾乎必然出現在市場過度悲觀時,此時買進可獲得最好的績效。」問題是,「低價買進」在實踐上很難!坦伯頓成長基金在60年歷史中,卻不斷實踐這項原則。舉例來說,2007年,這檔基金當時的經理人墨頓‧莫契森(Murdo Murchison)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訪問時曾提到一檔個股:美國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由於科技泡沫已經過去多年,因此微軟股價便宜到只剩下高峰時的一半。莫契森分析,「用各種價格評量標準,你都必須回到1990年代中期才有可能看到微軟這麼便宜。
可是市場對微軟的核心品牌非常懷疑,而且完全沒有肯定微軟的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表的能力⋯⋯它被短線交易者(trader)討厭,但在我來看,卻是長期投資人的有趣機會!」莫契森利用微軟被市場鄙棄、感到悲觀時買進。
檢視晨星資料庫中這檔基金申報的完整持股(截至2013.12.31)可以發現,這檔基金目前所持有的微軟股票,最早大約從莫契森受訪的前1年、2006年3月就開始逐步買進,目前仍是基金的第2大持股。以2006年3月微軟股價27元,到今年2月14日微軟股價已漲到37.62美元,股價漲幅近40%,加上每年還有約3%的現金股利!
可是,坦伯頓所謂的「低價」,要如何衡量?在坦伯頓投資心法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評估一家公司未來5年的獲利,由此反推公司的價值,再以此評斷股價是否落在「低價」區。波斯瑪分析這個概念,指出投資團隊迄今沿襲著坦伯頓的這項投資心法:「預測5年後、正常情況下的本益比,是我們衡量一家公司價值的重要標準(yardsticks)之一。」
「如果你用一個5年為期的眼光來了解一家公司(的前景),就得把它放在產業架構中,了解產業、技術與競爭的改變等。在這樣的架構下,檢視每家公司的策略和它們如何應變產業的變化,這樣才能了解一家公司的成長前景。」波斯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