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薪、工作運不順利,你會怪政府、怨老闆,還是另闢「錢」途?曾登上《Smart智富》月刊封面故事的7年級生艾蜜莉,不是富家千金,剛進社會薪水不到3萬元,30歲前甚至不止1次被資遣,她卻不曾埋怨,反而想辦法努力存錢,並在工作之餘自學股市投資,2008年底資產只有50萬元的她,到了2014年資產已經突破425萬元。
艾蜜莉是怎麼做的?她利用「逆勢價值投資法」,專買年年獲利、發股息的穩健績優股,並且精算股票的「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只有跌到便宜價以下才會買進,等到合理價或昂貴價時獲利了結。
在新書《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她大方分享了自己挑股、評估企業體質、計算價格、考量進出場時機、控管風險的詳細方法,以下為精彩摘要:用價值投資法投資股票以來,我沒有停損過;而每次我講完這句話,聽到的人都會一片譁然,然後開始有志一同地叫我不能這樣操作股票。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損過,不等於我是一個絕不停損的人,也不代表我未來都不會停損,單純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損經驗而已。
停損、不停損的抉擇,與投資策略、投資標的有很大的關係。在愈短期、投機的策略當中,停損是最重要的一環,講究「看錯就砍」;只要有辦法大賺小賠,勝率也不用高,長期能夠賺錢就好。
而沒有辦法果斷執行停損的人,基本上不適合做短線、做投機。短線的定義,人人不同,對我來說,若買進一檔股票沒有心理準備要持有1∼2年,都視為短線操作。另外,對使用技術分析和籌碼分析的人來說,停損也非常重要,原因同上。
成長股漲勢趨緩就該出場
成熟股票則須留意3重點
使用基本分析、產業分析或價值投資者,就可以不用停損嗎?當然不是這樣,這也和我們選擇的標的有關。有人說,看基本面,每一次的當紅產業,財報都很漂亮,流行過後如果衰退了,哪一個股價不是慘兮兮?
有人說,你看每一屆股王,哪個當股王時不是財報數據、產業前景俱佳?如果產業衰退或個股競爭力不再,導致股價溜滑梯,那麼不停損、甚至往下攤平的做法,最後只會愈攤愈平、躺著出場。
通常當紅的產業、最新的科技技術企業,都是「成長股」。一家企業有其週期,分為創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結束期。就像人的一生一樣,創立期、成長期大約是0∼25歲。如果捱過脆弱的嬰兒時期,接下來身體、心智就會不斷地快速發展;到了7∼18歲時體能數據特別好,一年比一年進步。此時就像成長股的財報數據,成長率亮眼,股價也節節高升;而股價漲最高的,我們叫它「股王」。
不過這樣的成長終究會趨緩,而趨緩的時候,由於先前大家預估過度樂觀,股價已經反映完未來5年、10年、20年的成長。所以當成長停止,甚至只是不如預期,股價就會大跌。此時,就是要毅然賣出、停損的時刻,絕對不適合往下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