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件事》基金「漂綠」
將成為普遍現象
最後必須注意,隨著永續投資日漸受到投資人的重視,愈來愈多資產管理機構將ESG當作是一種行銷工具。事實上,資產管理業與食品業在許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透過加工包裝產品來吸引客戶的目光。大多數人都知道,不論是餐點或投資組合,保持簡單與堅守基本原則應該是較好的選項,但在實際選擇時往往都會忘記這件事。食品商或資產管理機構都知道要利用這一點,因此ESG已日漸成為資產管理業用來當作如同食品包裝上「不含麩質」一樣的健康標籤,包括以前的「避險基金」(Hedge Fund)、「智慧因子」(Smart Beta)其實都是類似的狀況。
有趣的地方在於,投資人可以發現近年來已有愈來愈多基金重新編寫公開說明書,並再加入有關ESG的條文與篇幅。根據晨星的統計,在2019年有接近600檔基金申請將ESG納入投資決策流程,比2018年的不到150檔增加數倍之多。
然而,投資人必須理解,在公開說明書中陳述會將ESG風險納入基金的投資框架,其實並不代表該檔基金過去不重視ESG投資,而現在重視,也並非該檔基金往後會致力於進行ESG投資的保證。投資人在看到一檔基金標榜ESG時,應該要謹慎評估其中的真實性,隨著愈來愈多資產管理機構想要利用ESG來為旗下產品增添差異性,預期基金「漂綠」(Greenwashing)的行為在未來將會更加普遍,投資人必須多加留意,慎選投資標的。
小檔案_曾淑雲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EMBA碩士、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大學前身)經濟系學士
經歷:證券、銀行與投顧等金融相關產業
現職: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延伸閱讀
▶ESG投資正夯,但ESG表現愈好就一定是好公司嗎?一文了解ESG評分怎麼查、值不值得投資
▶後疫情時代 ESG更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