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股點評
聯合國氣候大會落幕,全球未來的減碳之路將走向何方?一文洞悉中美2大經濟體政策下的潛在機會
撰文者:財經M平方 更新時間:2021-12-06
瀏覽數:8,269
自1760年代後,英國發明家瓦特將蒸汽機改良,為全球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序章,也帶動了人類生產力快速向上,然而在經濟蓬勃發展下,也造就了地球暖化和許多環境污染。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全球的碳排放量自1990年呈現趨勢性上升,至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達到了每年315億噸,相比1990年成長幅度高達53.6%。
地球暖化嚴重,極端氣候四起,讓全球意識到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2015年的「巴黎協定」,一直到2021年COP26氣候峰會,全球持續針對氣候變遷和減碳做討論,減碳和發展新能源也成為各個大國不得不的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系列文章將分析目前各國的減碳政策,以及背後衍生出來可能的機會,第一篇文章先從全球以及主要經濟體的減碳政策開始,因為了解各國減碳政策的進程,和實際著重的發展方向,有助於進一步找出相關產業的潛在機會!
資料來源:IEA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首次納入減少煤炭使用
為期2週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於2021年11月12日正式結束,並由100多個國家簽署協議,目標為控制未來升溫上限至攝氏1.5度(與巴黎氣候協定目標一致),同時也成為全球首個逐步減少「煤炭」使用量計畫的協議。
資料來源:COP26
如何達成氣候目標,根據COP26文本則主要分為以下4點:
1.逐步減少煤炭使用:190個國家同意逐步減少(phase-down)使用煤炭能源,並降低政府對於石化能源的補貼,也是首個提及減少使用煤炭能源的氣候協議。
2.減少甲烷排放量:超過100個國家同意於2030年以前減少甲烷排放量3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和畜牧業澳洲並未加入此項簽署。
3.加速轉型零碳排電動車:超過35個國家和部分全球主要車廠簽署加速轉型至零碳排電動車,主要車廠包含美國車廠GeneralMotors、Ford和歐洲Jaguar、Fiat、Volvo、Audi、Ford、Volkswagen致力於2035年生產100%零碳排汽車。值得注意的是,美、德、日、中4個經濟體和Toyota和Hyundai並未簽署此項協議。
4.超過40國家簽署格拉斯哥突破倡議(GlasgowBreakthroughs):政府、企業、城市共同合作,致力於能源、運輸、農業、鋼鐵等產業對抗氣球變遷的目標,並訂立國際共同準則和時間框架達到減碳目標。
COP26彰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共識,然而時常為人所詬病也是各國面對國內重要產業或是經濟增長和環保議題的兩難抉擇時,許多國家可能就會缺席該項協議的承諾,例如:煤炭議題遇上印度和中國的杯葛,或是傳統車廠和相關經濟體拒絕簽署轉型電動車協議等。
世界前2大經濟體減碳政策大盤點
根據全球碳計畫(GlobalCarbonProject)的統計顯示,2020年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前2名分別為中國、美國,所占份額就來到37.5%、16.5%。因此這部分我們將著重在美國、中國,全球前2大經濟體的氣候變遷政策進一步分析,也從中找尋未來可能趨勢。
美國:交通運輸碳排最大宗,減碳著重電動車補貼
拜登一改前任總統川普對於能源上的態度,上任後除了重返巴黎協定外,也於2021年4月配合其當初競選政見發布2030年減碳50%~52%(以2005年為基準)、2035年實現「發電零碳排」和2050年整體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並在COP26上與歐盟等百國簽署「全球甲烷承諾」,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降低30%。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EPA)統計顯示,美國碳排最主要來源是占比近30%的交通運輸,而汽機車也是日常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因此從傳統的燃油車轉型至電動車是減碳的重要一里路,拜登於2021年8月簽署行政命令,試圖在2030年前實現全美零碳排汽車銷售佔比達總銷售的50%,包括電池電動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或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
除了一般的陸運運輸外,航空也是重點減碳項目,美國的航空運輸就占該國11%交通運輸碳排的11%,並在2021年9月時提出於2030年前將航空運輸業碳排量降低20%,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包括增加永續飛機燃料生產、新型飛行技術等,而目前已有多家航空業者加入「可持續航空買家聯盟(SABA)」,並表示要加快開發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註:「碳中和」為是指透過低碳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或造林減碳等方式,達到與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正負抵消,實現整體零排放。
資料來源:UnitedStat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19年)、EIA至於美國第2碳排來源的「發電」,拜登在再生能源也有新藍圖,雖然以整體能源發電規模來看,美國主要仍是以「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為主,但今年太陽能及風電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美國能源部於2021年9月發布再生能源目標的相關研究,認為美國有能力在2050年前將太陽能發電佔比提升至45%,預估至2025年若每年太陽能容量增加30GW,可達到電價不被大幅調升。
風電方面,拜登政府則預計2025年前設置7座大型離岸風電廠(offshorewind),並於2030年時提供30GW的發電量。過去離風電發展最快的多在美國東北岸,包括在2021年5月拜登批准在麻州的VineyardWind,就是全美第1個「大型」離岸風力發電廠,而現在正逐漸要往大西洋沿岸延伸(過去常作為美國海空軍的訓練區域,離岸風電計畫屢屢遭國防部反對),白宮也與加州政府達成協議,將在加州開發2座離岸風電廠。
註:GW(Gigawatt)為10億瓦特,是通用最大的電量功率單位,根據美國公共電力協會統計,美國一年發電量約為1,200GW。
而與清潔能源相關的政策及補貼如下,除了在年初時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後,暫停聯邦政府土地上石油及天然氣的租賃及削減化石燃料補貼,市場關注的3大重點政策也在今年持續推進,包括:
1.2021年5月美國參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法案(CleanEnergyforAmericaAct)」提案,總計有2595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稅收抵免,其中316億美元提供給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也提高了目前每輛車7,500美元的抵免上限,整車廠在一定條件下最高可有12,500美元的抵免額,且放寬汽車廠享有稅收減免的20萬輛限額,並提供1,000億美元的消費者購置補貼,而當美國新能源車銷量滲透率達50%時,稅收抵免才會準備退場,2020年美國新售電動車滲透率僅僅不到3%,預期電動車補貼預期仍可持續相當長一的時間。
2.2021年11月通關的1.2兆「基建計畫(InfrastructureInvestmentandJobsAct)」中包括要投入約150億美元來推廣電動車應用,並有一半是用來廣設充電站,大約是500萬根充電樁。
3.11月19日時美國眾議院同意「重建美好法案(BuildBackBetterAct)」並送往參議院,力拚2021年底過關,其中約有5,550億美元預算將用於投資和補助清潔能源領域,包括3,200億的清潔能源稅收優惠、1,100億美元針對乾淨能源/製造業/供應鏈、1,050億用於投資恢復力、200億用於購買乾淨能源。
中國:不走大補貼路線,以降低碳排行業為主軸
身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大國,也是第一碳排放的國家(約占全球碳排放量30%),在全球環保及永續環境意識逐漸抬頭下,中國也在加快減碳減排的步伐。2021年10月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給予明確的減碳目標,訂出在2025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分別達到20%、25%的水準(2020年為15%),以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達成2030年碳達峰。
註:2030年碳達峰是整體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就達到高峰
與美國不同的點在於,中國主要碳排放並非來自交通運輸,而是來自「電力行業」以及「鋼鐵」,電力就占了將近4成的碳排放,最主要原因是中國仍是以火力發電為主,其中煤炭的消耗佔比超過一半,且目前中國高爐鋼鐵的占比仍高達90%,因此發展再生能源對於中國在減碳這條路上是不可避免的。
註:2020年中國每千人擁有的汽車數量僅只有173輛,遠低於美國的837輛,也是造成中國交通運輸碳排放占比較低的原因
行動方案中也提到包括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兩者的裝載容量都要在2030年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20年為5億3,000萬千瓦),同時為了克服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儲能設備的投資也不可少,目標是新型儲能設備在2030年達到30萬千瓦的規模(2020年為3萬2,000千瓦)。
至於作為碳排第4來源的「交通運輸」,低碳運輸也被寫入了碳達峰行動方案中,除了興建綠色交通設施外,同時要推動交通運輸工具朝向低碳轉型,目標為2030年新增的新能源交通工具比例要達到40%左右。根據該項目標,並假設2030年中國每年乘用車銷量可達2,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就有將近1,250萬輛的銷售量,相較於2020年的136萬銷售量有將近10倍的成長。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網易研究局因應上述的碳達峰目標,中國政府部門也相繼強化新能源領域的補貼政策,中國財政部在2021年11月提前下達2022年風電、太陽能、生物質發電補助資金預算38億7,000萬人民幣,其中風電15億5,000萬元人民幣、太陽能22億8,000萬元、生質能3,824萬元;人民銀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且國務院常務會又決定在此基礎上增加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也延長至2022年底。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30年碳達峰行動方案另外為了更有效率地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中國於2021年7月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是目前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croMicro財經M平方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不只恆大出事、更超過200家中國房產公司破產,陸股能有基本面支撐嗎?從這2重點找答案
▶為什麼投資需要關心Fed利率?孫慶龍:升息不只影響市場資金,更決定一家企業的價值估算
▶高通膨+低利率累積財富不能只靠「傻存」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