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股點評

蘋果「閉門造iCar」10年仍敵不過AI浪潮,庫克為何甘願100億美元打水漂?

撰文者: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更新時間:2024-04-02 瀏覽數:1,940

關鍵字:

鉅亨網 電動車 AI 蘋果 Apple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DS}

根據《Fortune》雜誌最新一期報導,蘋果內部揭露,將取消「Titan」電動車項目,蘋果將近10年的造車項目也敵不過人工智慧(AI)的熱潮。然而,《紐約時報》報導,至少部分蘋果員工樂見「Titan」計畫告終,且許多蘋果員工早料定該計畫必將失敗,甚至稱其為「鐵達尼號之災」。

Apple Car背後的概念誕生之際,蘋果正完成Apple Watch的開發工作,轉而希望與特斯拉競爭,並有可能在規模龐大的汽車產業中分得一杯羹。在谷歌和其他矽谷公司都瞄準電動車的氛圍下,蘋果接受此一挑戰似乎也很自然,甚至屢屢傳出蘋果即將推出自動駕駛iCar的傳聞。


「Titan 」專案領導者一變再變,仍難超越特斯拉

然而,蘋果「閉門造車」10年,負責智慧車專案的領導者一變再變,也未能趕在特斯拉之前開發出真正全自動駕駛車(迄今尚未有業者能實現此目標),考量到生成AI的日益火爆,蘋果改弦更張也就很正常了。

幸運的是,自駕系統和車輛人工智慧方面曾下過的努力,可以高度轉移到其他的運算方面。蘋果曾暗示在「Titan 」計畫中投入了100億美元,但這些資金並沒有損失,因為所有工作成果如今都將有利於蘋果進軍人工智慧領域。

無論蘋果放棄自動駕駛車項目是不是因為技術上難以達到庫克的標準,《AppleInsider》報導指出,「利潤率」是一切問題的終點。蘋果永遠無法以預期的利潤率銷售汽車,尤其是在電動車市場不斷下滑和競爭對手競相觸底的情況下。《Fortune》雜誌報導也指出,至少在庫克時代,蘋果還是穩紮穩打的風格,首先要確保利潤率第一。

資源重新分配,團隊成員會如何?

Titan團隊一些成員可能會被解僱,但其他人將被重新分配到AI專案或轉至蘋果其他職位。

蘋果最核心的護城河是產品生態,在可預見的10年之內,汽車可增加護城河寬度,但暫時並非必選項目,且倘若日後決定回鍋再試,很多必需的基礎工作也已經完成。

蘋果放棄難啃的汽車項目,短期來看應是壯士斷腕般的利好,然而,考量中國小米和華為均將「汽車」視為未來最核心的終端智慧產品,倘若真有哪一家捷足先登,將智慧手機生態移植到汽車上,讓手機和汽車形成完美的生態閉環,屆時蘋果恐怕無法打入這龐大的中國市場。

現階段蘋果倘若真將汽車項目的人力、財力均轉向生成式AI,那就意味著AI賽道將會更加火爆,因為蘋果軟硬體一體化的能力強大,加上坐擁金山,完全可以靠併購方式直接衝至AI領銜地位,蘋果投資者想必也想到此點,因此蘋果股價先跌後漲,說明了投資者依舊對蘋果策略抱持信心。

生成式AI進入巨頭競爭時代,華為、小米漁翁得利

總之,蘋果放棄造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生成式AI將真正進入到巨頭競爭的時代,這對中國的頂端互聯網公司來說,已經發出了極為明確的信號──邁向AI,別無他途。至於iCar 暫時落幕,對華為、小米來說,有更大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得以打通手機和汽車生態,未來可期。

本文獲「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鐵達尼之災?《Fortune》雜誌:庫克為何甘願100億美元打水漂?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放棄砸入數10億美元的電動車項目,蘋果認輸了嗎?分析師:更像「擺脫困境」
歐美需求退燒、價格仍節節上升,「大電動車時代」開始走下坡了嗎?
電費便宜、保養成本低,電動車超級省?調查顯示:意外維修費用恐高出56%

anue鉅亨網1999年創立至今,不只是間財經新聞媒體,也是一間協助投資人決策的科技公司,我們陪伴許多台灣投資人成長,一直深受投資人信任。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