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捨棄鴻海高薪,靠30萬元積蓄創業

商品說故事 年獲利四百萬

撰文者:潘佳凌 更新時間:2010-01-27 瀏覽數:30,195



從本業出發 頂著光環卻接不到訂單

好不容易擠進鴻海,為何又要離開?蘇宣霖說,後來他又從日本調回大陸,長久工作下來讓他感覺像在當兵,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人好像變笨笨的。」既然想創業,加上早晚要回台灣,不如趁30歲之前趕緊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回來台灣後,他和3個鴻海離職員工經常出去打屁聊天,每週五晚上他們固定聚會,共謀創業大計,由於當時眾人所學都是機械相關,因此四個人一拍即合,各自出資30萬元,決定從機構設計(編按:指各零件的設計及組合,使其符合需求)開始做,沒想到這卻是痛苦的開始。

4個30歲不到的年輕人,滿心歡喜辭職創業,心想「我們是從鴻海出來,不可能接不到案子。」不過事與願違,創業前期,4個人像無頭蒼蠅,又不好意思拉下臉去找案子,3個月後才接到第一個案子,收入2萬元,獲利1萬元,每人分到2,500元。

「前3個月,其中兩個股東就離開公司,」蘇宣霖說,另外一個股東也因為家中發生事故,無法固定來米錄上班,公司只剩蘇宣霖苦撐,他每天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空想,思考如何轉型。由於小時候愛畫畫,加上對設計充滿濃厚興趣,因此蘇宣霖決定朝品牌之路發展,以台灣印象為核心概念,開發旅遊紀念品,鎖定觀光客為主要客群。

結合名勝與神話 打造獨有的紀念商品

當時有位朋友在三峽開店,他的第一款T恤以三峽祖師廟為主題,製作1,200件T恤寄賣,第一年卻只賣出400件。

是產品不好?還是通路不對?蘇宣霖對自己的設計有信心,因此他試著從通路端找答案。他開始在淡水、九份、日月潭等知名觀光景點找商店寄賣,不過,最關鍵的突破,是在晶華酒店樓下的免稅商店。

「晶華(免稅店)的採購嫌我們的商品平淡無奇。」蘇宣霖回憶,第一次接觸,由於只透過E-mail往來,因此狠狠吃了閉門羹;他沒有放棄,第二次親自登門拜訪,向晶華採購解釋商品的故事,採購這才覺得米錄的商品很有趣,終於答應讓他們寄賣。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