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險

每月省下收入1/3,努力投資卻少了保障

用外幣還本險存教育金對嗎?

撰文者:林淑玲 更新時間:2010-08-31 瀏覽數:7,761



【專家建議】養成財務規畫習慣 提高家庭保障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徐采蘩

丁先生夫妻每月可以結餘總收入的1/3,非常不容易,但因為手邊存了一筆錢,又缺乏財務規畫觀念,容易聽信理專、業務員建議就買商品,造成保費、基金投資增加,理財收入、保障卻沒有相對提高,建議調整方向如下:

建議1》投資前先謹慎評估

丁先生夫妻非常勤儉持家,很會存錢,因此當務之急不是投資或理財,而是先養成規畫的習慣。在採取行動前應該先問自己:這筆錢要做什麼目的?準備期間有多長?再挑適合的工具、決定可動用的金額,千萬不要因為業務員與理專的建議,就選擇投資可能不適合自己的商品或不在自己理財目標範圍內的工具。

像丁先生夫妻在業務員建議下,幫小朋友購買2張儲蓄型外幣保單,雖然目的是希望作為孩子大學畢業後的出國基金,但恐怕效益有限。因為保單前6年每年領回金額僅幾千元,之後每年領6,400元至終身,對丁先生夫妻希望在未來18~20年間,為2個寶貝共準備500萬元出國基金,幫助不大,就算以最寬鬆情況試算,每年領回6,400元,20年共領回12萬8,000元,2張保單合計25萬6,000元,但是每年保費支出卻將近7萬元,6年已繳了近42萬元,並不能滿足孩子屆時出國要用錢的目標。若丁先生夫妻事前能先規畫好,應該可以買到更適合的商品來幫小孩存出國基金。

建議2》檢視家庭風險缺口

丁先生夫妻家庭總保費約18萬元,占家庭支出結構比(意即支出除以總收入)的12.6%,與一般保費占家庭總支出10%~12%水準相當,但保障卻明顯不足。這18萬元保費裡,儲蓄險比重約占73%,而且去年剛出生的老二還沒有任何醫療保障,這樣的保費結構顯然無法幫忙降低家庭風險。

丁先生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者,如果在累積財富的過程中任何一方因突發事故而導致收入中斷,那麼整個累積資產的計畫除了有可能被迫中斷,所有的費用重擔還會落在另一個人身上。

因此建議丁先生夫妻先了解家庭風險缺口,優先提高家庭保障缺口和全家人的醫療額度,將風險先轉移後,家人才能安心。建議丁先生夫妻將年初購買的外幣保單,在保單週年日時辦理減額繳清;每年多出的保費預算可以用來提高丁先生夫妻保障額度不足之處,並可以增加老二的醫療保障。

建議3》建立家庭財務自由

丁先生夫妻的年收入比重裡,有96%來自工作收入,來自理財收入部分非常少,未來應逐步提高理財收入,以免有任何一方工作中斷,家庭財務將陷入壓力。

目前丁先生夫妻的投資理財以股票居多,其次則為基金,可是丁先生夫妻都是上班族,所從事的行業又與投資、金融無關,平常無法接觸投資資訊,因此建議降低股票投資比重,改為增加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一來可穩健累積財富,二來也可避免再遇金融風暴就可能讓投資受傷。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