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

從網路宅配跨入實體通路,年營收逾2億

1個不起眼蛋糕 讓老店起死回生

撰文者:楊念蓁 更新時間:2012-04-01 瀏覽數:44,035

會選擇做餐包,是因用料簡單,只有麵粉和奶油。由於他的資金有限,向友人進貨的麵粉,用現金結帳,以取得較好的折扣價,至於奶油就用月結。若錢不夠,就用太太的名義借錢周轉。

因為沒了店面,劉敏賢做出來的餐包,不是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是銷售到有供西式自助餐的餐廳和飯店。由於劉敏賢的餐包做得不錯,餐廳和飯店也開始會把餅乾、蛋糕等甜點的訂單下給他。隨著銷售品項逐漸增加,收入好轉,不到2年,太太就不必再到處借錢,甚至有錢能開始還債。


「替餐廳製作餐點的13、14年,也像在蹲馬步,累積製作和銷售甜點的寶貴經驗。」劉敏賢說,事實上,這也是他會去賣提拉米蘇的關鍵。

「Buffet的餐點多,但好的東西客人會吃很快,不好的東西客人吃兩口就會丟在盤裡,餐廳經理都會跟我講。」劉敏賢說,每天從這些直接反映,他不斷調整餐點配方跟品項。結果發現,最供不應求的商品就是提拉米蘇蛋糕,讓他想到就用提拉米蘇來當作工廠的招牌。

回歸本質》
不講究精美包裝
只重視材料要夠實在

劉敏賢的提拉米蘇深受客人喜愛,後來甚至有人向餐廳詢問,想直接與劉敏賢購買蛋糕,因此劉敏賢開始在工廠門口搭個簡易招牌販售。因為一個8吋的提拉米蘇只賣190元,用料又很實在,便逐漸在花蓮闖出名號,尤其是當地大學生在網路上傳播,連外縣市的人都忍不住來電,想要宅配蛋糕,可惜因無法運送而作罷。

到了2002年8月,因有了低溫宅配的配合,劉敏賢終於在網路上開始銷售,並且改善原本的陽春包裝,售價也因應宅配成本,調整成220元。這時他做提拉米蘇的口碑,已從大學生社團之間,傳送到台積電、聯電等科技廠,又再傳到醫院及公家機關,使得網路訂單快速成長。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