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看新聞下手,不如向歷史借鏡

黑傑克專欄》別拿氣候循環當短線操作題材

撰文者:黑傑克(李挺生) 更新時間:2012-10-01 瀏覽數:4,194

大鬼湖是位於高雄與屏東交界,海拔2,000公尺的高山湖,魯凱族的聖湖,跟那個沙塵暴發源地—蒙古戈壁沙漠,距離十萬八千里,坐噴射機都要飛很久,沒買機票的沙子怎麼來?

為了解答這疑問,他深入研究歷史。那兩段時間,正好是小冰河時期,除了冷,還特別乾,西北風強烈,可以把沙子一路吹過台灣海峽。中國史書記載,那些年天候異常,6月下雪、7月下雪、8月下雪的紀錄都出現過。冷又乾,就會有饑荒,餓肚子的人群就會四處移動,也就是戰亂!


不只中國,西方也一樣,小冰河時期,打來打去,古文明一個個滅亡,一個個蠻族建立的新朝代、新王國興起。這種大規模的氣候變化,觸發了動盪的歷史。

再更往前看,十萬年前,人類祖先離開東非大草原,一步一步走。往西,到了法國、西班牙的大西洋岸;往東,過了波斯、印度,到了中國、西伯利亞,還跨過大海,去了印尼、澳洲、美洲。背後驅動力,應該也是天候變化。

變遷力量強大
人類只能適應,無法改變
氣候變化,來自熱量與水的均衡變動。地球表面的熱,主要來自太陽。能有多熱呢?主要有3個因素:太陽發到地球的、地球表面反射掉的、跟大氣層保留下來的。

太陽發出來的輻射,因為它自己的活動會有變化,可以用觀察黑子現象來研究,通常會有個11年的週期。輻射到了地球,要看照到哪裡。綠色的樹木會吸收大部分的熱,只會反射十幾%回太空;但照在冰或雪上的太陽能,大部分都反射回去了。用來衡量這個反射量多寡的專有名詞叫「反照率」。地球的平均反照率是0.3,也就是30%照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被反射回去。還沒結束,反射回去的熱,有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吸收,保留在地球。吸收這些逃走陽光的,被稱為「溫室氣體」,主力是二氧化碳。

用簡單的講法:假如太陽平均每分鐘送100單位的熱到地球,因為太陽黑子活動的影響,實際送出來的從90到110都有可能。到了地球表面,因為反照率的關係,約略要打7折。送出100吸收70,反射出去的30又有部分被收回來,收多少要看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跟其他溫室氣體有多少。

太陽輻射量、反照率跟溫室效應這3件事,都不是穩定不變,而且會互相牽動,所以要預測長期性的溫度變化,有很大難度。許靖華教授用大量資料,就是要講在一年四季之外,地球還有個用百萬年做單位的氣候循環。這個循環太強大,人類只能設法適應,無法改變。適應的過程,就是十幾萬年來全球移動的痕跡,造成歷史朝代更換。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