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1-2
回歸基本面 台股送我一間房
撰文者:星風雪語(星大)
更新時間:2015-07-27
瀏覽數:26,594
以2008年買進的中光電為例,平均成本27元,2009年底股價已回到金融海嘯前的起跌點,我預估其本業未來營運、獲利不會更佳,於是44元出清,不含股息的累積報酬率62%。禾伸堂則是在2010年漲到50元以上時先少量調節,其餘持股繼續持有到2013年時減資訊息出來後,在31元出清。
一家賺錢的公司會決定減資,目的是要維持EPS(每股盈餘),這代表著企業的營運成長有限,過剩的現金不打算擴充公司規模或用於公司成長,因此把現金退還給股東。以禾伸堂而言,減資是基於產線合併以及調整的考量;然而對於股東來說,2010年度才增資(以每股32.5元募資),2013年又減資(以每股10元計算),儘管減資前後股票市值(每股股價× 股數)不變,但股數減少,代表持有成本增加;而股價是會波動的,股價若能上漲當然很好,但要是股價下跌,股東所擁有的市值也就減少了。這做法可說是把持股價格波動造成資本減損的風險轉嫁給投資人,這種狀況我並不喜歡,因此選擇出清。
豐藝則一直持有至2015年,在40元的歷史相對高檔價位時,賣出了7成持股。由於我的買進成本僅有15元,光是2009年到2014年,我領到的每股股息就有11.4元。由於股價已接近滿足點,且有資金需求,因此賣出7成。剩下的部位也已經等於零成本持有,未來除非公司基本面嚴重轉壞,否則我會繼續放著領股息,或是轉進較安全的官股、或穩定獲利且能配發與豐藝殖利率相近的企業。
我後來以相同的操作模式陸續買進飛宏(2457)、中華電(2412)、巨路(6192)、振樺電(8114)、耕興(6146)等個股,持有時間約2年∼ 3年,也都獲得理想的報酬,累積報酬率分別約為70%、40%、48%、130%、90%。
這些成功的操作經驗,讓我相信,鎖定營運、獲利、配息穩定的企業為買進依據,就不用擔心套牢。而領到的股息,就繼續投入增加持股,以擴大未來收益,同時搭配股價超漲就賣出的彈性操作,更能快速放大部位。
回想初期的操作模式是以技術分析為主,當時心裡對個股營運沒有底,加上使用融資、操作權證,這些有「時效性」的操作方式,持有愈久,資金及時間成本愈高,即使是好股票,也無法抵禦長期套牢。
但在修改操作方式之後,我完全採取現股操作,雖沒有槓桿倍數的獲利,卻也沒有槓桿倍數的損失,更不用擔心時間壓力。就算白天上班不能看盤,但因為相信所投資公司的體質,反而能夠抱得心安,不用在乎短期股價變化,只要注意每月營收、每季的財務報表數字就可以了。
靠著存股,買下第一間房
雖然我曾經當上百萬年薪一族,但高收入其實是用不穩定的作息交換來的。2009年底,我準備踏入家庭,在家人要求下,結束金融業的業務工作,轉職到朝九晚五的行政工作。新工作雖然底薪不到3 萬元且無獎金,但我當時的持股市值約225萬元,2010年起的股息收入約可成長至15萬元左右,多少可以彌補減少的底薪。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