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究竟需要多少資產才算是「財務自由」?金額數字沒有絕對,但你可能得先準備好未來的25年開銷

撰文者:狂徒 更新時間:2021-12-23 瀏覽數:29,834

「財務自由」是一個常常被理財書籍提到的名詞,但我認為這和投資也密不可分,而在前面幾篇文章的基礎下,現在是簡述財務自由的好時機。


財務自由的意思就是「被動收入」大於「支出」,而在資本社會上,代表資本產生的利潤,多於生活所需開銷,簡單來說,財務自由就是不用工作也能生活。

我認為現階段的世界,財務自由只屬於少數人,畢竟資產所生的收入是別人的主動付出。例如,有人靠房租過活,而房租是許多人繳出來的;有人靠股利過活,而股利來自公司,公司的成長來自員工努力。大家都不工作,大家又要有飯吃,可能嗎?我覺得未來有可能,但人類必須把這些勞動付出成本轉移到機器人身上,現階段還不實際,注定是少數人才配擁有的自由,卻成為暢銷書的標題,日復一日的吸引著讀者,我覺得這種現象很諷刺。

不過,我想若能藉此檢視自己的財務規畫、以及思考投資方式,那這就是很好的起點。另外,有時候我們走火入魔,會想著一夜暴富,從此財務自由,像是虛擬幣和傳銷圈就常常流傳著這樣的故事,不過既然你一路讀到這邊,我也不用多說什麼了。

我認為「財務自由」是漸進的過程,也就是愈來愈自由,隨著資本愈來愈大,被動收入便能逐漸接近或超越生活開銷。誠然,生活開銷的範圍很大,但它相對於資本的分配差異,幾乎可以當成固定值。假設我比較沒錢,我洗澡一次的用水比較少,如果隔壁大富豪的身價是我100倍,難道他洗澡用水會是100倍嗎?或是假設對面的居民比較窮,他們一餐就吃1碗飯,如果我比他們有錢1,000倍,我一餐會多吃1,000碗嗎?

簡單來說,通常隨著資本增長,人們的開銷也會變多,但兩者的差異也會變大。當有一天到達臨界點,被動收入已經比開銷大的時候,就會出現「錢愈花愈多」的狀況,就簡稱為「財務自由」。

多少錢才算達到財務自由?
那麼,要多有錢,才會財務自由?我的答案是「25年開銷」,或是每年開銷只占總資本的4%。不過要解釋這個數字的由來,我需要提到「資產配置」和「蒙地卡羅模擬法」。有了這2項概念,理解財務自由的細節會比較簡單。當然,如果真的不想看這些過程,各位也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段,有個概念即可。

想想看,我們在思考資產組合的收益和波動時,是用什麼模型?我猜很多都是用CAPM(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也就是那個知名的、用「方差-平均」來畫效率前緣的模型(好,我知道,這是很久以前的模型了,但我賭每個上過投資學的學生,都知道這東東,請先別踢館) 但這邊有個問題,就是方差或標準差以及加權平均,都不考慮到先後順序,也就是一組數字的排列方式,並不對我們定義的風險和報酬產生影響。
也就是說,我一年賺25%、一年虧20%,2年後就改變了0%,而這兩年誰先誰後,不對資產本身產生影響,各位不信的話可以自行算算看。不過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寄望這些資產生息,足以減低生活負擔,甚至幫我們達成財務自由,這時順序就很重要了。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各位可以心算或拿計算機。假設我有100元,每年生活固定需要花掉10元,而現在我們有3個年報酬,分別為-20%、20%和50%。
案例1:我依序遇到了-20%、20%和50%
案例2:我依序遇到的是50%、20%和-20%

案例1中,第1年開始剩90元、年末剩72元,第2年開始剩62元,年末剩74.4元。第3年開始有64.4元,年末有96.6元。

案例2,第1年開始剩90元、年末剩135元。第2年開始剩125元、年末剩150元。第3年開始有140元、年末有112元。觀察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就算每年生活開銷一樣,而且這段時間的標準差和報酬都一樣,但簡單改變個順序,就會影響我到最後剩多少錢。

其實原理也不難懂,因為在一開始,當錢比較少的時候,我的固定開銷占的比例就會比較大,而等我比較有錢之後,這部分開銷負擔就相對輕鬆。萬一我運氣很差,一開始就遇到大跌,則我的本金又更少,所以每年在花的錢就會讓我很吃力,而且把本金減少了一大部分。萬一我運氣很好,一開始就遇到大漲,把我的本金擴張,那我的固定開銷就變成小意思,幾乎不會影響本金。

問題是,我們無法預知哪年會大漲,哪年會大跌,所以在歷史回測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隨機模擬的方式,看看最後錢會剩多少。剛剛的例子是3年的組合,其實總共有6種(3!)排列方式。如果我今天想要模擬10年的績效,那就會有(10!)也就是大約363萬種可能。

同理,15年組合會有(15!)也就是約1兆3,000萬種可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估算一下,看過去20年、30年、50年會有幾種可能。這還只是用年當單位的結果,如果是用每月現金流(比較符合實際狀況)來計算,而且考慮到不同的資產組合和生活開支金額,那可能性只會更加爆炸性增長。

可能性太多了,我根本沒時間一個一個計算,那怎麼辦?「蒙地卡羅」模擬法就派上用場了。我在地上畫了一黑一白兩個圖案,想比較它們的面積,我可以用「撒豆子」的方式。把豆子「隨機」撒下去,然後統計黑區和白區各有幾顆豆子,就能估算2者的面積比例。

當我撒1顆的時候,不是黑就是白,誤差很大;當我撒10顆的時候,或許比例也會失真。可是當我撒1,000顆、2,000顆、5,000顆、10,000顆的時候,這樣的比例就會愈來愈準確。我透過這種撒豆子模式就能估算出大致的結果,差距也不會太大。對於已經知道的歷史資料而言,我們沒必要知道非常具體的機率,所以透過蒙地卡羅模擬,就能省下許多時間。

接下來,我們可以比較不同的資產組合,以及不同的支出比例,用「蒙地卡羅」模擬出來的結果。

第1種: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財務自由,如果資本成長速度比我們領錢的速度還快,這樣它會一直成長下去。
第2種:雖然本金成長速度跟不上我們花錢的速度,但是可以撐非常久,足以一輩子也花不完,那我們也可以接受。
第3種:花錢的速度太快,本金一下子就花光,計畫失敗。

換句話說,這就是「存活率」的差別,如果大部分的可能,在到期之前就已經沒錢了,則存活率就低,而我認為存活率應該愈高愈好,畢竟誰也不希望錢中途就被領完吧!

對於全部都放股票的組合而言,平均來說會比較賺錢,問題就是波動太大了。如果我們運氣不好,剛投入時就遇到大跌,則此計畫會失敗,也就是撐不到預計年限就完全沒錢。當然,如果我們運氣很好,也有可能一開始就遇到大漲,則我們的資本會很快增加。除了這2個極端,我們也應該考慮到中位數,以及其它比較大部分的機率,也就是運氣不好不壞的狀況。總體而言,這不是很好的計畫,因為存活率不高。

至於全部都放債券的組合,相對穩定,但平均而言報酬較小。也就是說,運氣很好的和運氣很差的,結果差異不大。它的曲線很平緩,問題是由於債券報酬太低,所以存活率也不高。這種組合的結果比較可以預測,不像全股票組合一樣大起大落,但它容易穩定下跌,一樣對存活率沒有幫助。試想看看,我們想要的是財務自由,是要錢花不完,過度追求穩定而忽略報酬,一樣也不是好方法。

股債結合的表現會更好嗎?
那如果把股債結合呢?可以預見的,這種方式的波動和預期報酬,都會介於全股票和全債券之間。也就是說,它和全股票組合比起來,比較不會有極端現象,而和全債券組合比起來,它的報酬又高了些。

另外,考量到「存活率」,則股債組合的方案是最高的,因為它在報酬和風險間取平衡,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能順利撐完預計年限。股債結合比較穩,我們都知道,那報酬率呢?這邊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如果我們用中位數來看,股債各半的報酬只輸全股票一些些。如果稍微提高股票的比例,例如6:4,則它的報酬率甚至有機會比全股票還高。也就是說,它不但比較穩,還比較會賺,這就是資產配置「穩定成長」的威力。

我們用美國股市和債市來回測,每年再平衡,過去30年來都領4.5%出來,並考慮到通膨(這很重要)則全股票組的存活率,以及全債券組的存活率,都是85%左右,而股債各半組的存活率,是95%。檢視中位數的資金年成長率,全債券為-3.53%愈來愈少,但可以撐完30年。全股票為2.89%,而股債各半組為2.88%,只稍微落後一些。市面上的書,有些人說4%,有些人說5%,就是這樣得來的。

在我看來,4%或5%、30年還是20年、股債比例要怎麼配、存活率要多少...,這些都是個人喜好,沒有標準答案。況且,這些都是用歷史資料測算的,不代表以後也會這樣發生。再加上蒙地卡羅法本身會有一定的誤差,會對結果造成些許影響。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我們不應該把算出來的結果,直接當成未來投資的預期結果。不過,我們可以比較有信心的知道,怎樣的投資設定,會得出怎樣的大概結果。投資本來就有風險,但利用這些方式,我們可以在風險和報酬間取得平衡。

透過計算,各位可以知道「財務自由」和資產類別、存活率、報酬、風險、時間、機率...等都有關聯。如果每年拿太多,雖然日子過得爽,但資產會提早歸零;如果每年拿太少,則所需資本要比較大,我們就需要努力更久才能存到。

再者,既然是「機率」,我們就有可能運氣非常好或非常糟,而大部分狀況都是運氣普通,因此中位數可以拿來參考。還有,一個存活率高的方案,不一定比較賺錢,但可以讓人比較安心。另外,愈長的時間,我們愈需要節制一些,避免中途就坐吃山空。每個人的背景和要求都不一樣,但都可以對這些因素綜合考量。

財務自由,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雖然大部分的人,可能只會擁有一部分的財務自由,但我們也應該適度了解該如何投資,藉由資產利潤來讓生活過得更好,並在生活品質和工作期間取捨。我們或許會晚一點退休,或許會辛苦一些,也或許運氣不是很好,但至少比從不規畫還好。心裡有個底,大家在投資的時候,就會更有信心和耐心,也就更有可能完成自己的目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狂徒投資

延伸閱讀
存股》存股既安全又能穩定領股息,這是真的嗎?存股不是穩賺不賠,進場前不妨先思考這5個關鍵問題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該如何選擇?3個故事,迅速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面對股市大跌,應該相信長期投資的複利效益嗎?以0050為例,掌握決定複利效果的2大重點!

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