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碳化矽基板價格暴跌60%、產能過度開發?專家:大者恆大
撰文者:黑麥 更新日期:2025-02-27
瀏覽數:1,762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碳化矽價格暴跌60%!中國電動車產業整合上下游、產能不斷擴張,預計2025年將會突破50%。全球車用電子大廠面臨洗牌,羅姆電子(ROHM)率先停產自家工廠,歐美日企業將賽道轉向氮化鎵、力求突圍。
最近,碳化矽基板的價錢持續走弱,影響到整體碳化矽跟車用電子的布局。近期日本車用電子大廠羅姆電子,宣布停止部分自家碳化矽工廠,未來轉向外包的路線。
此外,許多車用電子大廠,紛紛從碳化矽的部分,轉向氮化鎵元件的開發,將會有更多的應用在電動車上。那麼,為何碳化矽的元件價格愈來愈差呢?未來中國在碳化矽元件領域、會給各國帶來多大的壓力?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碳化元件的廠商減少生產或是關閉工廠?
1.碳化矽的優勢
過往,碳化矽之所以被使用在車用電子,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夠承受高電壓跟高電流。尤其是高電壓下的表現,讓碳化矽可以在充電樁跟電力轉換的過程中,維持最低的能量耗損,達到電力的最佳品質。
因此,對於電動車內部的馬達控制,電力轉換,充電相關,以及軸承控制,都會用到碳化矽的需求。即便過去特斯拉的馬斯克一度宣稱要減少碳化矽的應用,實際上也無法真正用一般的電子元件取代碳化矽元件。
所以,這幾年各家車用電子大廠投入碳化矽元件的開發跟設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市場變化。
2.中國的介入
然而,近2年中國的電動車開始整合上下游,從電動車的造車技術,到電動車內部的元件投入大量開發。
在中國政府龐大的扶持下,生態系逐漸建立起來,現在中國的電動車產業鏈,已經非常的完整。尤其是電動車關鍵的「碳化矽基板」,2024年已經超過45%的碳化矽材料從中國出貨,預計2025年將會突破50%。
加上中國目前在碳化矽元件的占比超過10%,未來隨著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有機會在碳化矽元件的市占率上,追上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安森美(onsemi)跟羅姆。
3.市場的變革
一旦中國的生態系逐漸在碳化矽的世界站穩腳步,對於其他國家要能夠跟上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就變得非常困難。
以碳化矽基板為例,去年的價格一度到600美元,但是隨著產能過剩的壓力,在2024年下半年一度暴跌至240美元1片,幾乎跌掉60%的價格。
因此,對於碳化矽的供應,我認爲已經慢慢收斂,過往許多車用電子大廠透過自己生產「碳化矽基板」+「碳化矽元件」;以「一條龍」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技術跟利潤最大化的方式,未來會有更多的碳化矽供應商關掉部分工廠,外包給其他價格便宜的廠商,降低自身製造帶來龐大的「資本支出」跟「庫存壓力」,以維持價格的競爭力跟彈性。
在這個前提下,對於車用電子大廠跟電動車廠商來說,無疑可以獲得更「低廉更多元」的供應,可以協助車廠降低成本,推出更多的電動車。
4.氮化鎵的崛起跟應用
對於歐美日的車用電子大廠來說,隨著中國的競爭白熱化,找到下1個應用更是關鍵。目前除了碳化矽以外,許多車用電子大廠再開發的是「氮化鎵——GaN」的元件,這個元件本身對於高溫高頻相當穩定,很適合用於電源晶片上。
目前許多車廠考慮在馬達控制上,成為電動車裡面的關鍵晶片。如此一來,在中國切入車用晶片後,開啟另1條賽道,才能避免受到中國的夾殺而犧牲的利潤。
結語》產能過度
總結來說,我認為碳化矽今年在電動車的使用上會再加速,但是過度的產能開發,已經導致碳化矽供過於求,未來除了價格會進一步下跌以外,更重要的是會迎來一波碳化矽工廠的倒閉潮,進入「大者恆大」的局面。
本文獲「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授權轉載,原文:碳化矽:消失的黃金?
延伸閱讀
▶聯發科股價有望挑戰1600元?今年EPS上看80元...達人:第2季可能有挑戰
▶全特斯拉股價大跌!比亞迪導入自駕來勢洶洶?達人:未來可能有更多衝擊
▶從小眾跑鞋到擊敗NIKE!瑞士運動品牌「On」崛起的祕密,今年股價已漲1倍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