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利用防疫期加強理財規畫

撰文者:廖一聰 更新時間:2020-04-01 瀏覽數:35,36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這對小老百姓的你我,在個人或家庭的理財規畫上可有啟發?在理財規畫上我們應該重視些什麼,才能在未來再面臨重大疾病或意外事件時,不衝擊到個人或家庭呢?

首先要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正常狀況下,大部分的人每個月都會把收入配置在生活、育樂、貸款、投資等支出,萬一需要配合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會有2週的時間無法外出工作,雖可依火速通過的《防疫條例》申請補償,但肯定也是杯水車薪且緩不濟急。


因此在第一時間應先檢視自身銀行存款餘額,是否足夠應付2週、1個月的開支;運氣更不好,若雇主因不堪停工虧損、業績滑落而歇業甚至倒閉,那麼應備存款恐怕需要長達3個月或半年之久,若沒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將對個人或家庭產生嚴苛的考驗。

接著要有充分的醫療保險。雖然確診感染疫病而被移送隔離治療的費用是由疾病管制署支付,但在確診前的花費,如病房費差額或健保不給付項目等,仍須依目前的健保制度自行埋單,這恐將是一筆可觀的花費,若有完整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做後盾,就不會耗損過往累積的財務資源。

除了被確診者本身的醫療花費、工作收入損失之外,同住的家人也可能被強制要求居家隔離。在現今小家庭的社會結構,此時雙薪夫妻或全體家人可能同時無法工作而造成收入中斷,因此若有高額的「定額津貼型」住院醫療險,可以在家人住院治療期間,為家庭帶來穩定的挹注補貼,必能大幅減緩收入中斷的困境。

最重要的是做好資產配置。疫情爆發至今,各行業復工狀況不如預期,原物料無法順利出貨,導致全球進入斷貨、斷料、斷鏈的窘境,而即將面對忘卻風險過於集中所帶來的經濟風暴。個人或家庭的資產配置也是如此,一味追求報酬極大化,忽略了配置穩健保守的防禦性標的。集中投資在攻擊型標的,熔斷機制一旦觸發,投機性金融資產經常令投資人損失慘重;或看著具備長期投資條件的資產跳樓大拍賣,手上卻沒有第2套資金能逢低進場。

疫情不確定何時才會緩和,研發疫苗又需要等待,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刻,理財規畫的安排甚為重要,個人家庭若沒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充分的醫療保險及適宜的資產配置,當可變現資金用罄,再美好的未來都看不到,也無法維持生活水平及醫療品質,更別期待令人滿意的投資結果。

學歷:元智大學管理學院碩士(EMBA)
經歷:工程公司課長
現職: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保險公司業務經理
專長:理財規畫、個人稅務、家庭信託

延伸閱讀
疫情下的投資術》5個投資專家分享,4件你現在應該要做的事!
新冠肺炎第二波紓困出爐,所得稅與電信費用可緩繳,水電費有折扣!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