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招式1》助理妹失業一年半,靠打工照樣月存2萬

收入永遠先扣儲蓄額

撰文者:楊念蓁 更新時間:2012-10-01 瀏覽數:71,619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理財必問】確定每筆開銷優先順序,收入才能有效運用

解惑專家 陳敏莉/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特約顧問


Q:為什麼要先扣掉「儲蓄與投資」的金額,剩下才是支出呢?不能等到每月的月底,再將剩餘的錢存起來就好嗎?

A:公式裡會先減掉儲蓄與投資的金額,主要是為了確立每筆開銷的優先順序,預先做好規畫才能確保資源不會被排擠,每月的收入都能有效的運用。

通常我們習慣用「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概念,來判斷事物的優先順序,一般來說,支出相對於儲蓄比較緊急。

倘使你認為必要的基本生活開銷屬於「緊急且重要」的事情,而儲蓄屬於「重要但不緊急」,在這樣的認定之下,若沒有事先做好預算規畫,則儲蓄因為不緊急,通常會被「緊急但不重要」的非必要支出(例如遇上百貨公司週年慶、親友被追債向你告急借錢等等)排擠,造成儲蓄金額減低。所以要克服存不了錢的弱點,就要先把儲蓄額當作是「重要又緊急的支出」。

Q:專家常說儲蓄重要,但我才剛開始工作,薪水只有2萬2,000元,我該存下多少比較好?有沒有一個比率可以參考?

A:儲蓄沒有固定比率,能存下10%不嫌少,30%也不嫌多。而每個人能存下多少,會受到2個變數影響:

1.目前的居住成本與責任成本(客觀條件)

一樣是賺2萬2,000元的年輕人,但是有沒有租金或房貸支出?需不需要負擔家人(如父母弟妹)生活?住在台北還是花蓮?加計居住成本與責任成本後,兩者之間的儲蓄率比重就會有差,如果都沒有房租或房貸支出,也不需要給家用,這樣的人若儲蓄太少,就對自己太寬容了。

2.有沒有設定財務目標(主觀意願)

對於未來愈有現實感的人,愈願意為未來而事先準備,愈有動力存錢。所以每個月能存下多少,其實就是對於現在的支出(包括必要與想要)以及未來的支出之間做出分配與平衡。設定明確的財務目標並且量化後,才能夠回推自己到底每個月需要存下多少錢以達成目標。

像是《Smart智富》月刊166期報導過的萱萱,就是因為擁有明確目標,所以會產生動力,自己願意縮衣節食,並且增加收入、提高儲蓄率,盡早完成自己的目標。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