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自序:追求獲利前,永遠先考量風險

撰文者:陳宥任 更新時間:2014-05-23 瀏覽數:4,110


儘管先前寄身於證券、期貨業內長達
15 年之久,但沉潛於市場邊緣多年的我,與這個領域僅有的一絲連結,就只剩下程式交易。幸運的是,所處的環境仍讓我保有持續研究的動力與客觀條件,還有幾位可以相互砥礪、共同成長的好友們相伴。

我與另一位作者曾崇銘兄,自服役期間一同考取期貨執照起,之後一路上道義相砥、過失相規,至今也有近20 年的情誼。前年歲末他向我提出合作寫書的構想,起初總以「閉門造車多年,野人獻曝惟恐貽笑於大方」為理由,予以婉拒。然而禁不住一再地懇切邀約,以及受他那「己達達人」的善願所感動,遂允諾負責編撰一小部分篇幅。


由於本書定位於「讓從未接觸過程式交易的人,了解程式交易的本質;使沒有撰寫程式經驗的讀者,也能夠輕鬆學會建立交易模組」。因此,在編撰的過程中,我努力地回想十幾年來所經歷的每一道過程,想想我當初是如何學習和意會各個環節的核心,以及在過程中曾經遭遇過什麼樣的瓶頸,而突破這些瓶頸之後又得到什麼樣的領悟,期盼能給讀者們一個最完整的「建構模組流程」。

未料,著手下筆之後竟欲罷不能,由原來的一小部分篇幅,竟擴展成前言、第1 章至第4 章,再加上最後的結語部分。之所以演變為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想要傳遞給讀者的觀念和細節實在是千頭萬緒,既瑣碎又繁雜,每個值得深入的枝節,都可以衍生為一個長篇主題。

儘管如此,礙於篇幅限制,有許多更深入的主題未能於書中探討,畢竟本書是以初階為定位。在本書的前半部分,我著重在交易本質的闡述、模組的架構流程,與過程中應注意的環節、程式語法的結構,以及模組績效的評估方法,並以一個簡單的邏輯條件,作為架構模組的範例。但此範例僅止於「粗胚」階段,沒有進一步在書中將它修整達到「可上線」標準的原因,除了受限於篇幅之外,最主要的理由是避免同一套模組被過度使用,以及維持讀者們之間的異質性,所以保留些許空間,讓讀者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之上,持續深入地發展出無限不同,關於這些考量及顧慮,在第1 章的內容中會有清楚的解釋。

崇銘兄和我各有自己的行程與事務,很難有機會湊在一起討論內容的編輯,幾經折中之後,我們決定將當初擬訂的章節大綱,切割成兩塊,分頭進行,最後再予以整合,因此會有某些觀念在不同章節中重複被提及的狀況。或是在同一原則的框架之下,卻有兩種不同的觀念論述。但這並沒有衝突,只是角度有所不同,因為這相異的論述,仍以同一個原則為基礎。另外,我不把心思花在如何彰顯或隱喻動人的獲利可能,而是在第1 章及結語的內容中,一再地強調風險觀念。凡事都有一體兩面,程式交易也是如此,希望讀者們能體會我在此方面的用心。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