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2022年《Smart智富》收益大調查

台灣投資人 最擔心「領配息、賠價差」

撰文者:鄭杰 更新時間:2023-02-01 瀏覽數:20,825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現象3》
不再一味追求高息
合理的配息率更重要

投資配息產品就是希望可以擁有穩定的現金流,但究竟配息率要多少,才是投資人滿足的水準呢?調查結果顯示,34%的受訪者滿足於6%~7%的年化配息率,為受訪者中比率最高;年化配息率在4%~5%則是次多人的選擇,有33%(詳見圖3)。也就是說,有67%的受訪者認為年化配息率能夠達到4%~7%,就足以滿足收益需求。


早幾年,台灣投資人在挑選配息產品時,最重視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重視的就是「配息率」,往往配息率愈高的產品愈受到台灣投資人的青睞,但本次調查的結果卻顯示,多數受訪者並不要求高配息率,要求年化配息率要達到9%以上的比率,則只有13%。

謝佳伶認為,經過這幾年的市場洗禮,投資人對於商品的理解度愈高,不再只是一味追求大幅超越市場水準的高配息率,會進一步開始考量高配息率背後隱藏的風險,與市場水準相比,「合理的配息率才是更重要的。」

畢竟,高配息率是交換高風險而來的。以配息基金為例,若標榜高出市場普遍利率水準的高息,往往是投資在新興市場貨幣或信用品質低、倒閉風險高的標的上,且可能有大比率的配息來自本金。

蕭碧燕則從心理層面觀察,2022年市場的空頭氛圍,對於受訪者的投資心理會有很大的影響,當市場恐懼時,個人往往更恐懼,對於配息率,甚至是報酬率的要求都會更加保守,但她強調,投資人應該要強化的是自己的心理素養,選對投資產品、了解投資過程。

現象4》
風險意識抬頭
選標的不再只看配息率

2022年全球投資人並不好過,全球金融市場幾乎是不分資產類別的齊跌,這似乎也讓追求收益的投資人更加重視投資標的的資產保護力。

透過這次調查發現,受訪者在領配息時,最擔心的狀況是「領了配息,但總報酬因市場修正而縮水」,比率高達50.4%;擔心「配息來自於本金」的比率為37.6%;擔心「配息率下降」的比率為25.9%(詳見圖4)。

謝佳伶認為,調查結果反映的是投資人風險意識的抬頭,選擇標的時不再只單看配息率,更該考慮全面總報酬率,畢竟高配息率不見得能夠提高整體報酬率,甚至有時候高配息率所承受的高風險可能拖累整體報酬率。

蕭碧燕則提醒,以配息基金為例,投資人的確是該優先考慮總報酬率,不論只看淨值或是配息率,都是偏誤,但是就算配息基金的總報酬率長期累積向上,投資人也要了解,當整體市場趨勢向下時,配息基金的淨值也可能會有下跌的時候,不會永遠向上,也很難有人能夠總是買在最低點。因此,若想要拉高投資的成功率,投資人一定要有耐心,長期投資,等待獲利。

現象5》
展望2023年
多重資產基金最被看好

展望2023年,在配息型基金的選擇上,調查顯示,受訪者最看好多重資產/股債混合基金的表現,比率達到56.1%;其次則是投資等級債比率為41.5%;納入科技創新趨勢等題材的配息基金,則有37.9%的支持率(詳見圖5)。

經歷過2022年全球市場大挫的衝擊,「『純股』投資太多的投資人,在2022年一定很驚慌。」謝佳伶指出,但要是過於保守、不投資,將資金都存起來,對累積資產是很不利的。在2023年,平衡型基金對投資人來說將會是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平衡型基金相比於現金,或是單純債券型基金,在配息率上會比較有優勢,淨值方面因為有配置股票,則比較有資本利得的空間。

謝佳伶建議,在選擇平衡型基金上,投資人首要重視投資市場,建議以全球範圍、成熟市場為主,不建議新興市場,或是單壓單一市場,如此一來,不僅投資範圍較大,可以降低投資風險過度集中問題,受到單一國家政策風險的影響也較低。除此之外,也要關注平衡型基金選擇的資產類型,不要選擇太小眾的資產,因為同樣的問題是投資可選標的太少,反而可能會讓相關係數拉高,損及平衡型資產降低波動的效果。最後,則是可以利用配息率當作篩選工具。謝佳伶建議,投資人可以自己滿足的配息率,設定作為挑選配息基金的基本標準。

延伸閱讀
存股領息該留意什麽?擔心存股變「存骨」,這4重點務必先掌握
存股》想用「存股領息」打造退休金流,該如何提高股利收入?達人剖析:有3種方式可做到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