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投資是為了讓資產加速成長,但最怕在投資時忘記控制風險,導致資產不增反減。基金教母蕭碧燕近3年參與近600場演講活動,發現許多投資人經常犯下同樣的毛病──沒有做好資產配置。例如將資金過度集中在某一特定區域,甚至沒有預留緊急預備金,就大舉進軍投資市場,當市場風險一發生,短期被套牢事小,一不小心還有可能影響正常生活。
蕭碧燕分享了自己投資20多年來,累積資產的過程,她不僅只花5年就還完650萬元的房貸,更在50歲提前準備好下半生的退休金。她將此歸功於自己比別人更早規畫理財,且投資前必定做好資產規畫,以下為精彩摘要:
2003年對我來說意義非凡,這一年,我把房貸全數清償完畢;無債一身輕之後,全家的保險規畫也都上了軌道。接下來,正是展開我的「退休金」作戰計畫了。
2003年~2007年全球市場走了個大多頭行情,讓我的資產增加不少。2007年10月起,我見到油價飆漲、通膨蠢動,但經濟成長率並沒有跟上,加上手上的定時定額基金報酬率陸續達到停利點,因此開始陸續贖回。
那時候最先贖回的市場有美股和歐股基金,一直到2008年5月,全部的定時定額投資都收網落袋,因此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嘯我躲過了。贖回之後,我仍然繼續扣款,沒想到2009年全球股市出現了V型反轉,再度出現停利機會。這波行情來得又急又快,所以多檔基金都獲利超過50%。
連著2波的戰績,讓我的退休金全數到位。回頭看我買房、存退休金的過程,投資和儲蓄各幫了一半的忙,儲蓄靠的是節儉生活,投資則是我達標的大功臣。看似順利的過程,其實也是經過細細推敲與琢磨的。
2003年還完房貸後,我就開始在想退休金該怎麼規畫的問題,我把勞保的部分好好地研究了一番,經過試算,我知道退休後每月大概可以領1萬5,000元~2萬元之間。而我希望在退休後,每月能有源源不絕的3萬元收入,以達到個人的基本生活開銷。
一般勞工退休後可領到的年金有兩個層次:第1,國家給付的「勞工保險老年給付(簡稱勞保年金)」;第2,企業給付的「勞工退休金(簡稱勞退金)」。勞退金又分為新制(2005年7月1日之後到職則一律採用)與舊制,採用新制的勞工,退休後可領取「勞保年金」再加上月領「勞退金」。我選擇勞退舊制,離開上一份工作時已結清年資並領到一筆退休金,因此我退休後可領到的年金,僅計算第1層次的勞保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