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過去在軟體公司擔任董事的霸氣與風光,現在的鄭怡菁,是個「有女萬事足」的幸福媽咪,最喜歡帶著女兒,在午後的暖陽下,在住家附近公園散步。10多年前開始規畫退休生活的她,現在已實現退休夢想,光靠基金投資,每年就有10%的穩定報酬,為她帶來70萬元的投資收益,她說:「報酬率不求高,每年穩定賺10%,就綽綽有餘了(編按:本文撰於2015年)。」
這個「年年賺10%」的投資心法,鄭怡菁花了10年的時間,經過數次變化,才建立起來。時間拉回1994年,26歲,剛從美國念廣告回來的鄭怡菁,在廣告公司擔任廣告業務一職,因為起薪還不錯,加上自己跑客戶夠勤快,靠著業務的業績收入與年終獎金,不到2年的時間,鄭怡菁就存到自己的10萬元。
有了這筆完整的資金後,鄭怡菁決定開始投資,在親友的介紹下,她選擇買入台積電(2330)與聯電(2303)股票,作為自己的第一個投資工具。會這麼做,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個性比較謹慎,太投機、波動太大的股票,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因此她選擇股性較穩定的大型股作為投資標的,想說趁工作之餘,多賺一筆。只是這份廣告業務的工作,東奔西跑,工時長且不固定,讓她完全沒時間去研究股票,也不清楚何時該出場,加上她原來投資就沒有長抱的打算,等她有空、開始關心價格時,台積電已漲了3%,而聯電則股價小跌,她心想,自己對股市並沒特別研究,放著也沒什麼意義,於是就出脫手上持股。回想這「第一次」的投資,鄭怡菁雖沒賠錢,但嚴格說來,什麼也沒學到。
工作收入的增加,加快了鄭怡菁資金累積的速度,準備拿來投資的閒錢,也上看到30萬元、40萬元,到了2000年網路泡沫,股市大跌,鄭怡菁從報章媒體上看到專家說這時基金也位處低點,正是進場的好時機,於是把手上40萬元的投資本金,分別單筆投入日本與歐洲基金裡,剛開始基金淨值還算略有起色,但沒多久又慘跌。「詳細的跌幅我記不清楚了,只知道最後出場時,績效奇慘無比。」鄭怡菁苦笑著說。
每天花30分鐘了解世界財經資訊
並將定期定額改為單筆投資
因為覺得單筆投資風險實在太大,加上工作愈來愈忙,沒時間盯盤,恐怕會錯過適合的出場時機,於是到2003年,鄭怡菁把之前單筆投資的基金贖回,改變策略,選擇定期定額投入,每月投入5檔基金,包含債券型基金、能源基金、區域型基金等,各定期定額5,000元,並開始涉獵一些基金投資的書籍。
她說,當時選擇基金的方式,是先看哪一類基金目前正熱,再用過去3~5年的績效,取績效最好的那一檔基金,作為投資標的。她本來計畫長期投資,只是過了3年,她發現定期定額買的基金,累積下來的績效,雖然也有7%~10%的好表現,但實際的獲利金額,沒有想像中來得大。
在這次投資經驗後,她開始思索:「如何在可承受的風險下,拉高實質的獲利金額,且讓投資維持一定水準?」2005年,鄭怡菁又把買基金的頻率,從定期定額,改為單筆,只是她開始勤於關心自己所投資的基金,每天記完收支帳後,至少會花30分鐘的時間,留意世界的財經新聞,並透過書籍、網路,大量吸收與基金有關的資訊,因此從2005年開始,在她投資2大心法的加持下,基金每年報酬率平均維持10%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