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老同學吃飯,突然聊到「變強」的話題。當然,現在大家都有點年紀了,不會像在學校一樣,用強或不強來形容別人。取而代之的詞彙是專業,或是能力。但其實都是一樣意思,只不過講起來沒那麼害羞而已。
其中一位同學突然問我:「你薪水和職稱幾年沒變了,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啊?」的確,每個人評價自己進步的方式都不同,有的看薪水漲幾個百分比,有的看職稱變高與否。但對於高階經理人、老闆,或是一些沒有數字標準的職業,怎麼觀察自己是否變好,就變成一件蠻有難度的事情。直到幾天前,我翻到一本新書《窮查理的智慧語錄》,為我解決不少疑惑。
這位「窮查理」是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最佳拍檔: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相對巴菲特的書籍、報導滿天飛,蒙格的中文著作非常少,我看過(且推薦)的就只有《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裡面提及蒙格的思維模型和演講節錄。
《窮查理的智慧語錄》則是摘錄蒙格在媒體、股東會、書信中談過的話,其中提到他從在巴菲特外公的雜貨店打工,到現在兼任每日新聞(The Daily Journal)和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每年如何衡量自己是否變強,以及和如何變厲害的方法。
成功沒有單一公式,把屁股坐穩,不停閱讀吧!
其實,「變強」「成功」這些描述,在蒙格的眼中都不夠明確。他更喜歡用「智慧」來衡量自己,就他的觀察,身邊那些被稱作能力強的成功者,都充滿智慧。因此,想變厲害,該修煉的就是智慧,該被衡量的也是智慧。
該怎麼得到智慧?蒙格的看法是:學習。但在學習之前,得先了解自己實際知道的有多麽少,「知道自己不懂什麼,比聰明更有用。」他提出一個「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概念,在這個圈子裡,充滿自己知道的事,但看到圈外,就會發現有更多不了解的事。接下來,你只要不停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智慧就會增加。
蒙格曾說,「沒有一套可以解決所有事情的單一公式。你必須逐步了解做生意、人性、還有對數字。」不過,如果要說擴大能力圈的方法,他會推薦你試試看「閱讀」。他尤其偏愛個人和企業傳記,因為能讓自己體驗各種成功和失敗的人生,閱讀100本企業傳記,就等於體驗過100種不同商業模式。不需要親自開公司,也能了解企業何時會遇上困難,以及經營者如何度過難關。
總而言之,把屁股坐穩,好好讀書。智慧上門後,成功自然不遠。蒙格除了看書,還會瀏覽200~300份公司年度報告、每天翻閱《華爾街日報》,平均一天都坐著讀600頁資料才回家。
怎麼確認有讀到腦袋裡?每年擺脫一個「舊愛」
不停念書,卻沒有讀到腦子裡,是另一個讀書人可能會擔憂的問題。蒙格確認閱讀是否融會貫通的方法是:「每一年過去,如果你沒有摧毀掉一個你最心愛的想法,那麼這一年就白過了。」
商場是個動態的環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經歷劇烈的改變。仔細想想,100年前,家裡有一台電視機,就表示是「大戶」,到1960年,電視機開始變得不稀奇,差不多每一家人都有。2018年,你送電視機給別人,別人還不一定想要。
既然環境變化這麼快,如果每一年你沒有丟掉一個前年最喜愛的想法,那不就表示這一年你沒有跟著變嗎?沒有變的原因,可能是讀得不夠,不然就是讀多了,但思考不夠,所以才會覺得舊東西都很好,心智沒有進步。
不過,要承認過去的自己是錯的,並擺脫舊愛非常困難,因為人通常不大喜歡放棄自己長期抱持的想法。
蒙格以前是讀法律的,做律師時,每次開庭前,都需要模擬案例所有可能出現的論證,在腦袋裡開一次正反兩面的「辯論」。如果不先看反面意見,就等著開庭後,對方指著你的臉,跟你說「你錯了!」他把這個方法,用來自己思想的進化,不斷自己顛覆自己的觀點,從中發現問題,並養成了解不同論點的習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小檔案_經理人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為全國行銷企管月刊銷售 NO.1
延伸閱讀
▶蒙格:大額投資才能減少決策次數 波克夏史上最嚴重的錯誤是⋯⋯
▶「一招」增強投資勝算》股神合夥人蒙格:人生中抓住幾個機會,就能得到巨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