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存股」是一個熱門名詞。
有人說存股是把股票當成存款累積,也有人說存股是把股市當成銀行。坊間有很多股市達人將「存股」當成個人招牌,而其中主打「高股息」策略的一檔ETF,更受到廣大信眾的追捧。不過我覺得,投資沒有標準答案,大家開心就好。
但秉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各位如果多思考幾秒,或許就能避免踏入商業包裝下的「陷阱」。下面就來說說,存股前,你該思考、自問的5大關鍵問題。
問題1》存股是「高利率定存」嗎?
我相信,很多人接觸「存股」,是不想自己的血汗錢被通膨吃掉,因為銀行發的利息根本不夠。基於這類想法,有些人開始尋找不同的投資工具,期望能得到「穩定報酬」。
我直接說,如果大家把希望寄託於股票,那方向就錯了。
17世紀的歐洲船隊,為了避免單一船難造成破產,所以發行股票,讓民眾共同分攤風險和潛在的獲利。因此,股票的設計,天生就是為了承擔「高風險」,根本和「穩定」無關。不過有一種資產,確實能夠提供比定存高一些的「保證利率」,那就是「債券」。
公債之一的國庫券是「無風險資產」,而各類股票則是標準的「風險資產」,兩者的性質差異,顯而易見。通常這個市場很公平,想要更高的報酬,我們就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買股票本身沒有錯,我也很贊成,但是如果各位以為股票能夠帶來「穩定」的話,可能就危險了。
問題2》「殖利率」可以當成衡量回報的依據嗎?
從前有個養獼猴的人,叫做猴子先生,因為家裡糧食不夠,所以決定和猴群商量。這位猴子先生想出一個妙計,他先告訴猴群,早上發3顆橡果、傍晚則有4顆,結果猴子們很生氣。於是他改變策略,變成早上4顆、傍晚3顆,猴群最後卻是欣然接受。
後人用狙公賦茅、朝三暮四來形容這種「手段」,呼籲大家注重實際損益,而非表面數字。每間基金公司在發股息的時候,都需要經過內部決定,而且財務會計方面也要跟上。換句話說,股息不會「無意間」發給大家,更不可能「憑空產生」。那這些資金怎麼來的呢?答案就是投資人「自己」的錢。
股東權益被扣掉之後,變成現金再還給股東。所以,帳面數字沖銷了,而投資人也「沒賺沒賠」。因此,想要股息的「良好感覺」是一回事,但投資人是否「真正賺錢」,需要另當別論。
問題3》長期存股,可以拿到複利嗎?
複利,帶有「利滾利」的含意,我認為這個投資概念是正確的。公司將現有營利重新投入、壯大規模,讓長期的收穫更豐厚,這才是長久生存之道。不過,股票本身的波動很大,不可能一直保持相同的成長速度,因此我們可以用複利公式來計算貸款或債券,但是對於短期的股票價格而言,並沒有實際意義。
另一方面,股東的報酬也完全和股息無關,因為大家拿的是「含息報酬」,所以資產的複利成長,不能用表面的股息數字來推算,而投資人也不會因為股息得到複利的額外好處。
有些人會引用巴菲特的話,他說「複利是投資人的好朋友」。這句話的意思是盡早投資,而不是期望股票會按照複利數字成長,更完全和股息無關。別忘了,巴菲特的公司,是「從來不發股息」的。
回顧歷史,股市指數確實呈現複利結果,不過這不是股息數字的功勞,真正讓投資人享受到複利果實的因素,其實是「長期參與整體市場」。
問題4》殖利率可以估算股價嗎?
和長期持有存股的概念「相反」,有些老師會教民眾,用殖利率回推合理股價,然後作為是否「進出」的依據。我覺得這種精神沒錯,只是很可能把股市想得太簡單了!任何估算股價的方式都需要合理的依據,而使用股息則毫無意義。
因為,股價和殖利率都會波動,就算我們使用「平均」的概念,也沒辦法讓股價按照預期發展,更不用談股息的數字。事實上,如果幾年的數據平均起來就能用,大家直接看歷年還原價格就好了,根本不用考慮殖利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殖利率對股價的估算沒有實質幫助,但還真的有一種資產價格和殖利率有關。讀者朋友可能猜到了,它就是「債券」。債券到期的時候會「連本帶利」還給投資人,但在股市上,從來就不可能保證還本。總而言之,用殖利率回推「合理價格」,需要太多的人為假設,況且,股市詭譎多變,如果它真的合理,那也沒有人會虧錢了。
問題5》我可以選一間穩定的公司股票來存嗎?
當然可以,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上,很多投資人都希望買到穩定的公司。我們投資的首要原則,就是「生存」,我認為絕大部分的存股人士,也會把「穩定」當成重要目標。不過這裡有些問題,就是投資人怎麼預期一間公司是否「穩定」呢?殖利率穩定,就代表公司也穩定嗎?
有些存股投資者,會從公司基本面的角度,解釋殖利率的重要性,並說明存股的好處。不過,如果我們進一步了解「財務報表」的計算規則,就會發現股息只是一個數字,並不會影響股價或股東權益。董事會決議發多少股息,和公司到底是否穩定,不能簡單畫上等號。
另外,單一公司的風險非常大,所以不可能真正穩定。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大家都知道,雷曼是很大間的金融控股公司,業務遍及全世界,然而市場就是充滿變數,沒有所謂不倒的公司。
金融又如何?規模又如何?國際性又如何?只要它是公司,注定就無法免除倒閉危險。我認為真正降低風險的方式是分散投資,而不是主觀判斷一間公司的體質。況且,就算我們想存一間基本面穩定的公司,也不該用殖利率當判斷標準。
在市場上,大家都在冒險。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置身險境還以為安全。在投資的路上,大家會聽到各式各樣的學說,有些聽起來很有道理,有些讓我們不屑一顧。不過,如果多花些心思,探究一種說法的背後原因,或許就能歸納出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意識到「陷阱」出現在哪裡。
要不要存股,要不要拿高股息,是大家的自由。每個人進入市場的原因都不一樣,採取的策略也各有不同。不過,我覺得大家的共同目標都是賺錢,對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狂徒投資
小檔案_狂徒
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延伸閱讀
▶金融存股》15檔金融股全數除息完畢,今年來誰表現最亮眼?報酬表現、除填息、殖利率狀況一次掌握
▶存股》連續10年配息、100%填息的ETF真的存在嗎?這6檔ETF完美達陣,當中更有3檔年化報酬逾10% -Smart智富ETF研究室
▶存股迷思》存股跟你想的不一樣!長期存股很安全?那些成功存股故事背後沒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