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有個叫小明的人,他是個黃金單身宅,已經出社會工作3年了,但是老是有存不下錢的困擾,明明平時也很省吃儉用,可是就是存不下錢,他覺得很困擾,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他想起他的好朋友Mr. S在當財務顧問,於是他去尋求Mr.S,Mr. S只是很簡單的問他每年收入多少,每年支出多少,然後2者相互比對一下,立刻抓出有財務黑洞,有20%的支出不知去向,於是Mr.S提供給小明這一招ABC帳戶法。
ABC帳戶薪水3分法
很多人常以為薪水增加的方法就是向老闆要加薪,Mr. S跟你分享另一個方法,當你做好ABC帳戶法,你就會感覺好像加薪一下,突然額外多了一筆錢可以使用。很多人長期以來都有存不下錢的困擾,因為我們老覺得自己的收入只能剛好跟生活支出打平,要是能當有錢人就沒有這樣的困擾了。
Mr. S想跟你說的是,有錢人如果沒做好收支管理,他們一樣存不下錢!醫生這職業很賺錢吧?可是有些醫生也存不下錢喔,甚至還會有還不出卡債的問題呢!能存不存的下錢主要跟你的生活方式有關,你賺多少錢不是最關鍵的原因,有些人可能每月賺10萬元卻花12萬元,也是存不下錢。
ABC帳戶法簡單來說,是A帳戶專門用來支付每月生活費,B帳戶負責年度支出以及急用金,而C帳戶則存放儲蓄或投資相關的基金,而比率的話可參考一般631的比重,也就是「生活支出」占60%、「儲蓄」占30%,剩餘10%用於「年度支出」,這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實際狀況還是得依照各位的生活方式去做調整。
在做ABC帳戶之前,建議大家先試著記2個月~3個月的帳,抓出自己大概的生活方式比例配置,並且區分哪些是年支出的項目,哪些是月支出的項目,然後再進行調整,可以將年度支出除以12,然後每月存下一定的錢以因應未來的支出。
接著薪水分成5份,按優先順序來也就是「捐贈基金>年度支出>急用金>儲蓄或投資基金>每月生活支出」,一般人會先安排生活費,再安排儲蓄,直到還有剩餘才安排捐增基金,Mr. S建議倒過來比較好,先配置捐贈基金,固定捐錢給公益團體,回饋社會,然後分配儲蓄與投資,最後才是生活費,這一個先後次序的轉換,就能有效讓你存到錢,我們的生活方式必須要跟著我們的收入去做調整,維持財務平衡,才不會出亂子、真正存下錢來。
在每月薪水到帳後,可設定自動轉帳去A、B與C帳戶,A帳戶就是包含你每月的生活費以及捐贈基金(基督徒會將10%收入固定捐出,非基督徒也可以選擇捐給喜歡的公益團體,捐錢的習慣是要趁早養成,不是等到有錢了再做,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生活費就包含每月的餐費,房租或房貸,交通費,社交娛樂,水電,網路等等,是你每個月都要支付的。之所以把它放在同一個帳戶就是因為可以互相Cover,假如你這個月吃太多外食,那可以減少一些社交娛樂費用,少搭一些計程車或高鐵去維持帳戶平衡,不用刻意一定每個項目要按照月初設定的金額去達成,只要整個帳戶沒有超支就好,這樣一來是不是很簡單?
A帳戶很有趣的是,每個月都會看到它接近0或是歸0,Mr. S每次接近月底看到這帳戶在接近0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減少花費,而且覺得自己超窮的,皮包好像薄皮披薩一樣,所以設定這個A帳戶真的很有用,不只是方便管理,無形中也有助於養成節儉的習慣。
接著我們來談談B帳戶,這帳戶用來儲蓄年度的支出金額以及急用金的準備,年度支出的項目包含車險、家庭的保費,年度的稅金,逢年過節的禮物等等,年度支出可以除以12,而每個月就這樣存一部分,才不會到該支付的時候,臨時要湊出一大筆錢出來。通常急用金大概是存3個月~6個月的生活費,急用金要比投資基金還要優先存出來,因為那是應付緊急意外狀況使用的。
接著設定C帳戶,C帳戶就是用來存放我們儲蓄跟投資的地方,這個帳戶可以跟薪水帳戶共用,這樣一來的話所有剩餘的薪水都將留在這個儲蓄或投資的帳戶,然後可以設定定期定額或是定期不定額的方式去做投資,賺取額外的報酬。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r.S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年領股息近百萬、兆豐金大俠如何挑選存股金雞母?這3大方法,找出最適的存股標的
▶如何計算真實的投資報酬?存股600張大俠:股數與公司一起成長,才是我所追求的長期報酬
▶被動收入等於生活支出就算是財務自由了嗎?存股達人棒喬飛:被動收入至少要為生活費的2倍才算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