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自學網
  • Smart自學網 財經好讀 股票:ETF獲利術 家有四寶,1萬2000元學雜費全靠它?郭莉芳分享:用高股息ETF幫自己養小孩
    股票 > ETF獲利術

    家有四寶,1萬2000元學雜費全靠它?郭莉芳分享:用高股息ETF幫自己養小孩

    撰文者:郭莉芳 更新時間:2024-03-15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報酬率 ETF 配息 除息 00918

    3月迄今,我已經繳掉了5筆學費相關帳單。相信當爸媽的一樣也很有感,開學後的1個月內,各種費用帳單怎麼從四面八方轟炸過來?可是,孩子是自己的,還是得咬牙繳啊!

    從以前到現在,孩子們的每一筆開銷,我都會想方設法地看能不能透過某一種金融工具的衍生收益來填補,因為遇到3月、9月這種薪水不會變多,但開銷卻會變多的開學季狀況,就會吃掉原本要繳房貸、其他家用開銷的預算空間。

    所以這時候,我的數學又變好了——例如我家小學生的學費1學期多半是2,000元以內,2筆國中生加起來約莫5,000元,高中生大概也是這個金額,以3個小孩1學期1萬2,000元的學雜費來計算,並以股息殖利率10%回推,我只要買進約10~12張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每季就可以領到1筆6,000元的「學雜費」。

    如此一來,1年領4次股利之後,大概能繳2個學期的學雜費;當然,如果無法買進這麼多張,持有一半,1年也有1萬2,000元,也足以繳全年的學雜費了。

    雖然00918之前的年化配息率有12%,但我在試算時,還是以8%、9%、10%等情況來預估,給大家多方參考,在不同的買進價格之下,如果想要每季多一筆6,000元的教育金或加菜金,分別要買進幾張00918。

    圖片來源:郭莉芳理財講堂

    雖然多數人都知道,想要累積最佳的複利效果,每一筆配息都要再滾進去投資;但在實務上,除了有執行上的難度外(我好奇發問:領到股息或配息的隔天,就再投入同一檔ETF的人請舉手),像我們這種開門不只7件事,還要面對很多帳單待繳的中產階級或是媽媽,領到的股息通常是左手進、右手出吧(淚)?

    所以,像是固定支出、固定月份需要繳納的開銷,通常我的做法是從投資市場裡找一個績效穩、配息穩的標的,然後買了就放著,坐等領息。目前市場上有穩健配息的商品,就是高股息ETF或是部分的債券ETF,但就配息率角度來看,高股息ETF還是比較香。

    地方媽媽的智慧,2指標篩出穩健標的

    至於標的該怎麼選呢?我建議可以參考以下指標:

    指標1》過去每季的報酬率是否穩定?

    要有歷史配息績效可以被公開檢驗,當然要成立至少1年以上。

    指標2》成立以來單季配息率是否至少平均2%?

    這是什麼概念?就是換算下來,年化配息率要超過8%。

    至於最近大家一直詢問、這幾天募到爆量的高股息ETF,我還是老話一句:新不如舊。

    在配息率這件事上,我相信看得見、已經領到的真金白銀配息,而不是標榜回測配息率有多高,因為回測配息率再高,都是歷史,也就是過去的事,大家都知道「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而老生常談也可以同理延伸至「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尤其是現階段台股接近2萬點,而高股息ETF裡有許多成分股都是重疊率很高的老面孔,老的ETF從前年進場買在低點,新的ETF現在準備進場抬轎,我個人是很樂見啦(笑),只是很多人跟我一樣,看著這些ETF的淨值不斷創新高,應該手指顫抖、下單都按不下去吧?

    我看著手上的00918成本在20元以下,3月13日收盤已經近24元,帳面獲利開心。但認真來說,這個價格我要居安思危一下,所以我繼續等,3月18日00918就要除息了,應該要眼明手快、搶在開盤前就掛買單,分不同價位多掛幾張,拜託千萬別太快填息、拜託價格跌一下,別讓我買在心痛價…。

    至於從去年起就有聽我話的粉絲們,你們手上也有00918,現在打算怎麼做呢?至於還沒買進的人,我還是提醒一句:3月15日是本季最後買進日,還是可以享有參與最新一次除息的機會喔!

    本文獲「郭莉芳理財講堂」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月配比季配高股息ETF更香?達人郭莉芳:不一定!1公式教你搞懂績效關鍵
    台積電等權值股拉抬,台股頻叩關2萬點!29檔ETF股價樂漲登峰
    高股息ETF拚配息,你滿意嗎?考慮資金效益,達人郭莉芳遇3原因就果斷放生

    小檔案_郭莉芳

    News 98「世界一把抓」、《峰哥芳姐的哇酷哇酷》節目主持人
    暢銷書《 終結零存款:上班族這樣存,不靠老闆照樣年年加薪》作者

    為自己加值、為荷包加薪!
    理財規畫、職場、投資、外匯、基金、保險、房產等全方位見解盡在郭莉芳理財講堂


    如果您想收到更多理財訊息,您可以按此: 訂閱電子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