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主題式投資大行其道,基金公司持續推出以各式各樣主題作為投資策略的基金產品,像是人工智慧、電動車、Z世代消費、再生能源等,這一類主題式基金不僅是在數量上大幅增加,包括整體管理規模也呈現快速成長。然而,被這些創新產品所吸引的投資人,在樂觀期待這些新興趨勢將帶來前所未有的獲利機會之餘,這些產品的實際表現是否回應投資人的期待?
根據晨星(Morningstar)的調查,截至2021年年底為止,晨星資料庫中共有1,952檔基金符合所謂主題式產品的定義,光是在2021年一整年,全球基金公司便發行了破紀錄的589檔主題式基金,較2020年的271檔基金呈現倍數增加。
過去3年,這些主題式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也從2,550億美元增加至8,060億美元(詳見圖1),同時間主題式基金規模在全球基金市場所占的比重則已達2.7%的水準,與10年前的0.8%相比,有明顯的增加。
但許多投資人不知道,甚至不了解的是,這些主題並不一定能夠形成長久趨勢,或是帶給投資人所期望的優異獲利。
雖然新增的主題式基金數量看似十分驚人,但基金公司不曾告訴投資人的一項事實是,在截至2021年年底長達15年的期間內,全球各地也有超過80%的主題式基金已經宣告關門大吉,可見主題式產品要能夠長時間存活下來,其實並不是一項容易達成的任務。
主題式基金除了並不容易成為長壽基金以外,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那些少數能夠存活下來的基金,其實多數並非管理資產頗具規模的明星級產品。
根據晨星的統計資料,截至2022年4月底,成立超過15年且目前仍在運作的20檔主題式基金中,僅有1檔主動型基金及5檔被動型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水準,其中有2檔以潔淨能源為主題的ETF基金,還是最近才剛剛越過10億美元的門檻。
同時,我們也觀察到,除了少數特例以外,大多數主題式基金只有在剛發行的時候,因為其訴求主題也是當時受到市場矚目的熱門議題,因此能夠在成立初期募集到較多的資金,但一段時間之後,隨著投資人的興趣與熱情的消退,部分主題式基金在它們存在的大部分時間內,逐步變成一項少有投資人注意的冷門商品。
主題式基金長期績效
難以超越大盤
至於在主題式基金的績效表現方面,其實情況也不是十分理想。在晨星的數據資料中,截至2022年4月底為止,總共只有3檔主動型基金與3檔被動型基金,自成立以來的績效能夠擊敗晨星美國股票指數(Morningstar US Market Index),其中,許多主動型主題式基金的績效都是在2000年代初期達到高峰,出現比大盤表現更好的報酬波幅。然而在進入2010年以後,隨著市場的波動趨於平緩,這些主題式基金的表現,則是陷入一種落後大盤的慣性模式。
既然主題式基金的長期表現很難贏過大盤,為什麼過去幾年不論基金公司或一般投資人,都十分熱中於這類產品?
簡單來說,對於未來抱持的希望、誘人的行銷話術、害怕錯過賺錢機會的心態等,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後,股市在全球央行寬鬆措施下開啟的強勁多頭走勢,結合起來便造就主題式基金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