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大跌沒銀彈,大漲沒跟上?別總感嘆時運不濟,要財富自由先搞懂「循環」

撰文者:畢德歐夫 更新時間:2023-08-02 瀏覽數:72,215

關鍵字:

理財 美股 投資 房地產 財富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常關心美股的讀者應該會發現一個慣例:週一往往比較少重量級公司發布財報,通常會在週二到週四之間公布,接著週五又會比較少公司公布財報,這也讓今天(2023年7月31日)的美股開盤後量縮小漲,道瓊指數僅上漲50點、約0.05%,而那斯達克跟S&P 500也幾乎是平盤。

因為8月3日盤後有蘋果(AAPL)、亞馬遜(AMZN)要發表財報,加上康菲石油(COP)、安進公司(AMGN)、Booking Holdings(BKNG)等大公司,現在市場自然會比較安靜一些。


對於AI題材,究竟是炒作還是未來的願景?兩派人馬各有論點,但現在股價已經上漲一大段,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年的「達康風暴」說是騙人也不盡然,網路後來確實普及化,也的確改變了人類生活,只是當下很多沾一點邊就大漲的公司已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爭論所謂的真假其實意義不大,而且若是中長期的穩定投資,我們也不太在乎短期買在高點或低點;時間是複利的好朋友,持有大量現金在短期來說是OK的,但持有長期就不太對了,光是通膨,就足以讓購買力大幅減低。

穩健投資而不退出市場,才能賺到長期報酬

只要持續參與市場,每一次的潮起潮落,到最後總會續創新高,這就是「經濟循環」;有些人老是摸頭猜底,其實要買在相對低點真的不容易,尤其是本金較小的人,要花更多的工夫快速累積本金,勝過研究一堆股市策略。

試想,股票資產不到100萬元的人,就算年賺10%,也就10萬元,而且這還不是穩贏的方式;但當你整體股票規模放大到500萬元時,就會比較有感,雖然還是有漲有跌,但500萬元是一路慢慢累積的,所以也就慢慢習慣這樣的節奏感,反而常常希望股市多回跌一些,才能買到更多股數。

要財務自由有很多方式,股票並非是唯一,例如降低欲望、房地產、保險、單靠本業加薪等,這些也都可以讓你在60歲之前達到財務自由。為什麼富人的財富往往會隨著時間不斷增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持有房地產與股票,這2樣資產不限本地,甚至是遍布全球,因為富人熟知,財富要盡可能分散在不同籃子,這樣才能確保能夠繼續留給後代。

東西會愈來愈貴,紙鈔也會愈來愈薄,幾乎是現在8成以上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但要怎麼樣擺脫這個老鼠迴圈,卻又是另一回事——執行力才是關鍵,永遠別因為第一桶金很難存就輕言放棄,因為有了第1桶金之後,第2桶金就會快很多。

第3季風險意識要提高一點,財報週仍在繼續,美股最前線,提供資訊給讀者參考。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工作穩定,卻總擔心自己存太少...先釐清4個觀念,「沒錢」有時也許只是想像
基本工資調漲,薪水自然增加?當心被通膨吃光,這件事才是增加薪水不二法門
跟風買飆股,心情焦慮怎麼辦?艾蜜莉建議:有3狀況不妨先脫手,心安為上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