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蘋果推高利率儲蓄帳戶,對金融業是福是禍?升息壓力未減,銀行巨頭也剉咧等

撰文者:風傳媒 / 金牛幫幫忙 更新時間:2023-05-02 瀏覽數:4,274

關鍵字:

聯準會 升息 利率 儲蓄 銀行 蘋果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在矽谷銀行引發一連串風波之後,銀行資金大量流出,蘋果(Apple)卻在此時聯手高盛,趁勢推出年利率達4.15%的儲蓄帳戶吸引資金。

雖然該利率低於部分網銀5%,卻比高盛自家儲蓄帳戶Marcus提供的3.9%利率還高,更遠高於全美消費者儲蓄帳戶平均年利率0.37%,存戶最高可存25萬美金;重要的是,高盛銀行是一家巨型金融機構,在其他銀行接連陷入危機的同時,顯得格外可靠;另外,所有存款也都會受到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保護。


矽谷銀行危機引發的資金爭奪戰,凸顯出高利率為銀行帶來的壓力。

2022年4月,在聯準會(Fed)開始調升利率對抗通膨後不久,存放在美國銀行中的儲蓄達到高峰,接著緩慢流失,直到2023年3月銀行危機爆發後,發現大筆存款都未受到FDIC的保護,不知何時能收回,存戶對小型銀行的信任崩盤,資金大量流出。

根據聯準會的數據,光是3月,就有3,120億美元的存款流出銀行系統,雖然部分款項是由小銀行流至大銀行,但金融巨頭也難以完全倖免:摩根大通2023年第1季存款季減3%、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的存款總額也在2022年年底~2023年3月底期間下降。

升息+存戶信心大減,中小型銀行存款大量流失

這波危機中,金融巨頭和中小型銀行受到的衝擊完全不同——美國大型銀行公布第1季財報,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貝萊德等公司的利潤都超乎預期。大型金融公司的收入多元,許多個人與企業向其貸款,雖然需要支付更高利息,卻也同時受益於高利率,淨利息收入因此成長。

但對於其他存款依賴較高的金融機構,就沒那麼順利了。

根據《華爾街日報》,券商巨頭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 Corp., SCHW)和道富銀行(State Street Co., STT)表現令人失望:嘉信理財流失410億美元存款,比2022年第4季下降11%,年減幅度更達30%;道富銀行是全球第2大基金託管銀行,至2023年第1季度末,存款約為2,240億美元,比2022年12月下降5%,年減11%,相當於流失118億美元存款。

自從聯準會升息,存戶便開始將不計息的資金轉移到更高收益的貨幣市場基金。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支付給存戶的利息與資產收益率之間的利差,如今原本拿來生財的存款逐漸流失、需要支付的利息又變高,道富銀行利息收入較2022年12月當季下降了3%。

前景同樣令人堪憂的是,銀行為了留住存戶,持續提高利率;資金的不穩定,也讓銀行新放出去的貸款金額降低,人們貸款將更為困難。摩根士丹利對中等大型銀行2023年淨利息收入的預期調降0.5%,對中等規模銀行的平均預期則調降7.1%。

道富表示,由於存戶持續將無息存款轉成有息,預測下一季淨利息收入還會再跌5%~10%。

大型銀行的亮眼表現,對於銀行整體面臨的困境並無太大幫助,或者換句話說,推動大型銀行成長的高利率,同時使中小型銀行繼續陷入危機,即使大型銀行曾試圖透過挹注數百億資金來拯救中小銀行,也只有暫時的效果。

利率上升為整個銀行體系帶來的衝擊仍會持續發酵,存戶將移轉資金至更高收益的標的,對大型銀行來說,沒有太嚴重的影響,但對地區型銀行,以及依賴這些銀行的中小企業,恐怕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銀行危機還在燒,蘋果趁機推出高利率儲蓄帳戶搶錢,中小型銀行注定敗陣?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面對不停襲擊的黑天鵝,執行長要更積極!想讓企業永續,6件事是當務之急
矽谷銀行破產後,下一個骨牌恐是…2/3存款未受保護,一旦擠兌只能黯然倒閉
少了「鷹派」副總裁,台灣央行為何仍升息半碼?央行總裁:重點是大環境

「風傳媒集團」是一間從媒體、優質內容出發的網路科技公司。秉持「忠於真實,看見未來」的理念,由一群來自各個領域,對社會進步發展有熱情的人所組成。期望藉由先進的網路技術、社群的凝聚及擴散,讓多元的意見被包容接納,並開啟更多理性思辨與對話的空間,進而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風傳媒》以宏觀的視野,掌握台灣、國際、兩岸、地方的政經脈動及生活態度,用真實與進步的價值觀,持續耕耘原生新聞、深度報導及多元觀點,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帶來對生活的美好實踐。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