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買期貨領不到股息?轉倉成本很高?一文破解「期貨存股」2大迷思
撰文者:勳仔的理財小角落 更新時間:2024-05-08
瀏覽數:4,874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近年來,所謂的指數型投資愈來愈受到大眾歡迎,畢竟歷史已經證明,就連華爾街的精英,都很難長期大敗大盤指數。不過講到指數型投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利用VT(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或是元大台灣50(0050)這種ETF,畢竟近年來ETF也的確蓬蓬發展,受到大眾投資人的喜愛。
不過其實當出社會一段時間,本業的薪水成長到一定幅度,合法節稅的方式是很多高所得族群會想知道的,這時候利用期貨來投資大盤指數其實好處多多。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來認識用期貨存股的方式來投資指數,在持有成本跟節稅的效果上究竟有多顯著!
指數型投資是什麼?
所謂的指數型投資,照字面上來看就是投資在所謂的指數上。而這個指數顧名思義,只要是有一套預先定定好的規則,來決定成分股以及如何計算權重的方式,都可以稱作指數。所以其實不只官方機構,也有很多所謂的私有指數編制機構,編定一些具有特別主題篩選機制或是擁有特別權重採計的指數。
不過一般我們約定俗成講的指數型投資,主要講的其實就是各國股票市場中最能代表整體大盤的那一套指數,美股的話可能就是道瓊工業指數或是標普500指數,而台灣當然就是台灣加權指數囉!
而投資大盤指數的精神,就是不主動選股、不去追求超越大盤的報酬,而是緊跟大盤的報酬,目標就是賺到因為整體國家經濟成長而推升的大盤指數。
這樣的投資方式,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投資人不需要費心去研究個股,不用擔心個股會踩到雷,因為指數代表的是全市場,單一個股所占的比率有限,是一個很好分散風險的做法。
所以如果有個股因為產業更迭而逐漸走向夕陽產業,進而導致市值下降也不用擔心,因為可能正有一個站在時代風口浪尖的新興產業個股,市值成長快速,則這家公司就會貢獻更多指數的增長給大盤指數。所以身為投資人,我們不需要對各個產業有很深入的了解,抱緊指數就可以享受國家經濟成長所帶來的自然紅利,過去的歷史顯示,平均7%~10%的報酬也是遠勝於銀行的存款利息。
用ETF投資指數是最適合新手的方式
而如果認可投資指數這個投資方式的話,目前最簡單也最適合新手投資人的作法就是投資ETF(Exchange Traded Funds),顧名思義只要能在股票市場直接交易的基金,廣義來說都是1種ETF(延伸閱讀:ETF是什麼?)。
只是在台灣市場,一般講的ETF,指的是所謂被動型指數ETF。這種基金,發行的時候,會載明,這檔基金的成分股組成跟權重,目標就是去追蹤一個指數,也就是説它不主動選股,它主要的操作就是調整成分股比率,去盡量貼近追蹤的指數,因此這類型的基金,追蹤誤差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而只要我們挑選這種基金,它所追蹤的指數是以大盤為主的就可以達到投資大盤指數的目標。以台灣市場來說,像是元大的0050它所追蹤的台灣50指數,就是以台灣上市股中權值最大的50檔為成分股跟權重組成,所以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應台灣加權指數的變化。
而美股的話可以投資SPY或是QQQ這種分別追蹤標普500跟那斯達克指數的ETF,也是達到投資大盤指數的效果。
用ETF投資指數有什麼壞處
而雖然用ETF來投資大盤,對新手來說是個非常容易入門的方式,但是他還是有一些缺點要注意。
第1個是分散性。以老牌的0050來說,雖然大家普遍認為投資它就代表了台灣的整體市場,但是其實因為它只取台灣前50大權值股列入成分股,取樣的關係,導致它的分散性不足,投資人是沒辦法參與一些中小型股的成長過程。
我們舉1個例子來看,以台積電來看,它在0050的占比接近一半,等於我們投資在0050的錢有快一半是在買台積電。而事實上台積電占台灣加權指數的比率大約30%,所以就分散性來說,其實差距其實還不小。
而另1個缺點,就是內扣費用。剛前面有提到,ETF的本質其實是基金,所以雖然因爲是被動的投資方式,不需要養那麼多產業研究人員,但是發行公司還是會有一些管銷費用要支出。
而目前台灣的市場對比美股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雖然對比過往主動型基金,內扣費用已經下降不少,但是對比美國的指數型ETF,內扣費用還是偏高。以0050當例子,一年還是有0.43%的內扣費用,是要付給發行公司的,這點成本是省不了的。
期貨投資指數的好處
而剛剛提到了用ETF投資指數的2項缺點,那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克服這些缺點嗎?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用台指期也就是持有期貨的的方式來投資指數。
首先以分散性來說,因為期貨本身直接連結的就是台灣加權指數,所以直接持有期貨,就像是直接持有台灣加權指數,而不是像0050持有的台灣50指數,只有持有前50大權值股。這代表的意思是,我們不僅僅投資大型的權值股,中小型股票的成長,我們也都參與到了,是真正的全市場投資。
也因為台指期本身不是一檔基金,所以長期持有期貨,並沒有所謂內扣費用,不用每年被固定抽一定比率的錢,去付給發行公司的管銷費用,這幾點對比用ETF投資指數,有著更大的優勢。
期貨存股跟存指數的迷思
而相信看到這裡,還是很多人沒辦法接受期貨存指數的作法。其中有以2點迷思是勳仔最常聽到的,讓勳仔在這邊解釋一下。
迷思1》期貨領不到股息?
第1個迷思就是期貨沒辦法領股息這件事情。很多存股族就是希望每年都可以領所謂的股息,那持有期貨就沒有股利了嗎?!其實不只可以領到股息,而且這些股息還不用繳稅跟二代健保!
首先股息,就是來自股票的除權息,也就是如果公司發了1塊錢股息給股民,那隔天開盤股價會直接少1塊錢,這樣你領到的現金跟股價兩者相加是不變的,要真正把股利變成獲利,必須股價漲回除權息的價格,也就是所謂的填權息,這樣股利才算真正的獲利。
而看似左手換右手,整體價值應該沒變,其實錯了,因為配發的股息,無論有沒有填權息成功,都要併入綜所稅申報,所以如果你所得稅級距很高,除權息就直接貢獻20%甚至30%以上的股息給政府,而且如果你資產太大,單次配息超過2萬元,還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要繳,所以高所得族群,其實存股對於稅賦是很不利的。
而持有台指期呢?我們可以透過所謂逆價差達到領股息還不用繳稅的優勢。期貨的合約通常會約定好未來哪1個時間,用連結到的指數當作現金交割的基準,所以愈接近結算時間,理論上台指期價格會愈接近現貨也就是台灣加權指數的價格。
而每到除權息旺季,我們會發現期貨近月的合約開出來,可能動輒期貨合約比當前的台灣加權指指數低了100點,這時候直接買進期貨合約,因為價格直接比現貨的台灣加權指數低了100點,等到1個月後結算,縱使大盤完全是平盤不動,我也直接淨賺100點,而這個期貨合約比現貨加權指數還要低的現象,叫做逆價差。
而除權息旺季會出現比較大的逆價差,是因為在未來這1個月要除權息的個股,其實除權息的那天會根據權重而造成台灣加權指數蒸發對應的點數,所以一樣,就算大盤沒有波動,也一定會有這些點數蒸發換成現金給股民。而期貨合約的結算日是1個月後,所以它的價格要反應這段時間各股除權息對加權指數的影響,所以期貨合約,都會出現比較大的逆價差。
而假設所有除權息的個股,最後都順利填權息,這代表加權指數被蒸發的點數又會被補回來,那我們一開始用較低價格買進的期貨,在結算日那天就可以賺到順利填權息所得到的點數,而且更棒的是,這些逆價差賺到的點數,不用併入綜所稅課稅,也不用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迷思2》期貨轉倉頻率高,交易成本也高?
而第2個迷思就是期貨要一直轉倉,這樣交易成本一定很高。
那就讓我們來試算一下吧:
假設目前台灣加權指數是1萬6,000點,小台1點是50元,所以我們用80萬元(1萬6,000元x50=80萬元)當基準。如果全部買進0050,目前0050的內扣費用大概0.43%,算下來,一年的內扣費用大概是3,440元。
那如果我們全部拿去買一口小台,然後每個月轉倉。目前期交稅是契約價值的10萬分之2,所以以80萬合約價值的小台來看,期交稅大概是16塊。然後除了期交稅的成本,我們還要付給期貨商手續費用,假設一口是24塊手續費,則一次期貨交易的成本大概是40元。
轉倉需要一買一賣,然後我們轉倉12個月,所以算下來的成本是960元(40x2x12=960),其實是遠低於我們拿去買0050的內扣費用的,因此其實用期貨存股的方式,反而是比較省交易成本的。
這篇文章相信會顛覆很多人過往的觀念,投資朋友尤其相對高所得族群的朋友,可以思考看看勳仔提到的這些觀念,寄望能帶給您一些收穫。
免責聲明: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
本文獲「勳仔的理財小角落」授權轉載,原文:期貨存股-指數型投資的1招節稅小撇步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高所得族群投資「個股期貨」享3大優勢?過來人提醒:仍要注意2件事
▶股息領滿手,每到繳稅季總是好心痛?投資、抵稅兩不誤!7招聰明節稅理財法
▶ETF的收益平準金是什麼?報稅季要課稅嗎?3分鐘了解收益平準金怎麼來-Smart智富ETF研究室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