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第1樓, Smart編輯部發表的內容
投資好基金贏家3:178期封面<零虧損股債賺息術>
在2012年的夏天,一度平息的歐債風暴,因希臘與西班牙進入償債高峰,市場恐慌氣氛再度瀰漫,股市也幾乎全面下挫。但一位一向沉默寡言的銀行襄理陳錫修,用「零虧損賺息術」,在當時不僅買基金沒賠到錢,甚至還獲利4成(至2013.05.02已成長至54%)。
連續3年、4年都賺錢,有可能是很厲害,也有可能是運氣好,但一個人能連續25年投資都賺錢,這絕對不是「幸運」兩個字可以說明,陳錫修從銀行小辦事員開始做起,靠自己在25年內將資產累積到3,000萬元,如今隨時可以退休,還能月領近10萬元,究竟是怎麼辦到的?他又是如何練就這套方法?
將「零虧損賺息術」應用在基金上,最初是個意外,原來是陳錫修在銀行工作,常會被要求買進基金的「責任額度」。剛好分行引進海外基金,他也開始選了幾檔買進,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0年單筆買進富達日本基金以及富達歐洲基金,一檔太晚賣,一檔賣太早。
太晚賣的是富達日本,因為陳錫修常去日本旅遊,愛上日本這個國家,所以當富達日本曾獲利20%時,因為陳錫修看好日本會從谷底上來,讓他沒有遵守自己不貪的原則立即賣出,結果是,持有8年還慘賠70%,直到後來靠基金轉換,才解套。
賣太早的是富達歐洲,當時海外基金只能用新台幣買進贖回,富達歐洲雖然用原幣計價的淨值沒有什麼變化,但因賺到匯差,出場時小賺,後來富達歐洲淨值卻開始漲,當然也是沒賺到。陳錫修笑說,「我只能看過去基金經營操作績效,投資產業有沒有前景、真的會漲嗎?其實我都沒有把握,但這不就是賭嗎?賭對了就大賺,錯了就大賠。」
有專家說,基金持有愈久一定賺愈多?陳錫修很懷疑,「持有愈久,賺的也賠回去,就跟我的富達日本一樣,我覺得不對,一定要有配息的現金流進來,才是降低風險。」
2008年金融海嘯,他看著身邊的朋友, 10個投資有9個失利,但他因為經歷過前3次萬點崩盤,所以在2008年年初時就開始減少股票,以及股票型基金,到了5月多,已經幾乎出光光了,只有那檔賠70%的富達日本基金,實在砍不下去,決定用轉換的方式來挽救。
2008年之後,陳錫修開始找穩定配息的債券基金以及穩定配息的股票,他覺得,只有配息入袋,才能降低風險,創造零虧損的護城河,並且,若非特殊狀況,甚至可以不賣,持續累積更多基金單位或股票,賺取更多的利(股)息。
他把金融海嘯前出脫的股票與股票型基金的獲利,撥出大約300萬元,先分批換成10 萬美元,以降低匯率波動的換匯損失,再用美元買進美元計價、每月固定配息的債券基金。
配息基金的潛在風險之一,在於有可能會以本金來配息,但他覺得只要是總報酬率高的基金,就跟股票「除息」一樣,單位淨值下降,但總單位不變,只要基金穩定向上,填息後,就是賺到利息。「就算中間有波動,配到本金,我也不擔心,因為,愈快配回現金,就是不斷在降低我的風險。」陳錫修說。
他從2009年底開始買進的4檔債券基金,換算年化報酬率約在6.6%至9.3%,從沒有賠過錢,現在1個月可以拿到1,000美元的利息,約合新台幣3萬元。
有朋友問:「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已漲很多了,為何不等到便宜一點再進場?」他回答:「誰能知道什麼時候是高點?什麼時候是低點呢?現在是高點,或許明年還有更高點,要等到低點再買進,常常因為想賺價差,反而失去好的投資機會。」
依他的觀察,目前債市還不至於大翻轉,他的觀察指標是Fed短期利率是否短期內大幅調高,如果在此狀況下,他才會考慮完全出脫債券基金,否則他決定持續累積部位,一直持有領息,但採取分散風險的策略,共有3種不同券種(高收益、新興市場債與全球債)。
他現在也開始教兩位女兒「零虧損賺息術」,教她們建立債券型基金的部位,打算用10年的時間,不管債券價格跌還是漲,持續定期定額買進債券基金,為女兒打造債券資金池,未來能幫她們創造持續穩定的現金流。陳錫修建議,如果擔心債券價格由高點翻轉,可以採定期定額的方式建立債券基金部位,平均成本。
由於還沒退休,還有薪水收入,所以陳錫修將用不到的配息,拿去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等到股票型基金漲到15%或20%的停利點,就整筆贖回,將資金再投入債券型基金,現在基金的資產已經成長到約14萬9,000美元,加上還有5,000多美元的股票基金獲利贖回,還沒入帳戶,相當於3年半就獲利54%。
經過收息債券基金以及收息股票的布局, 陳錫修已經可以月入6萬3,000多元,加上先前銀行民營化,提前結算年資所配發的退休金存款每月利息2萬3,000元,以及預計過幾年退休,65歲之後可以領到約1萬3,000元的勞保月退金,屆時他不用工作,就可以每個月有將近10萬元的收入自動流進口袋。
陳錫修的老婆常常笑他,很宅、很保守,「說真的,我很膽小,所以投資幾乎沒有賠過錢,反而穩穩獲利,過著平凡的幸福日子,雖然不是說多有錢,但至少可以想到餐廳吃飯、想出國旅遊,不用斤斤計較價格。」陳錫修笑說,依他現在的月收入,其實也已經隨時可以退休,他唯一還放不下心的是就讀大學二年級的小女兒,如果確定她畢業後不出國攻讀碩士學位,他可能會退休,每天到圖書館當志工。
記者回憶起第一次訪談結束後與陳錫修互道再見,看著前方陳錫修右手牽著太太,左手臂則由女兒挽著,三個人黏在一起,走過夕陽餘輝灑落滿地的步道,要回到就在草地另一端的住家。但是那位勇敢追高,一度獲利是陳錫修數倍的同事呢?很遺憾的,現在還努力在上班賺錢償還負債。投資路上,只有在抵達終點那一刻,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投資贏家。
我也要分享基金投資心法:《發表在討論區》 《Email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