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努力復健,家人陪伴是支持動力!掌握5關鍵,重獲新生指日可待 - Smart自學網|財經好讀 - 好生活 - 美食健康(復健,治療師,生理功能,自主能力,回診)

美食健康

患者努力復健,家人陪伴是支持動力!掌握5關鍵,重獲新生指日可待

撰文者:愛長照編輯團隊 更新時間:2025-03-28 瀏覽數:963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在照顧家人時,如果目標是完成治療師提供的訓練菜單,並提升復健效果,除了復健專業知識與確保運動頻率之外,患者自身的積極參與更是不可或缺。

復健是一個漫長且充滿挑戰的過程,復健的難度不僅影響患者的體能恢復,也涉及情緒調適與心理壓力。然而,在照顧者的耐心陪伴與穩定支持下,患者能夠穩步前行,完整經歷復健歷程,隨著復健進展逐步顯現,如何延續復健效果、將其融入日常生活,成為提升獨立性與生活品質的重要課題。

這樣的觀念也反映在近年的復健趨勢中,復健的目標已從單純恢復生理功能,逐步發展為重建身心與社會功能,達到生活自理和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復健的對象也不再侷限於特定疾病患者,而是涵蓋從中風患者到失能長者的更廣泛族群,範疇日益擴大。如今,復健不再是疾病治療的終點,而是邁向健康生活的新起點。


延續復健成果,自我堅持與親友支持不可或缺

在照顧家人時,如果目標是完成治療師提供的訓練菜單,並提升復健效果,除了復健專業知識與確保運動頻率之外,患者自身的積極參與更是不可或缺。

推薦你延續復健成果的5個關鍵因素:

1.取得自主能力,找回生活的控制感

鼓勵患者儘可能地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事務,例如穿衣、洗漱、用餐等。研究顯示,自主性愈高的患者,復健效果愈顯著。以一位脊髓損傷的年輕人為例,他透過使用輔具和不斷練習,最終成功重返職場。

2.發現適合現在身體狀況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復健與興趣結合,可以增加復健的樂趣,提高持續性。例如,過往熱愛農務的長輩,在中風後很難再回到山上的菜園耕作,但在復健過程中,家人特別設計了簡單的園藝工具與練習,使其在自身有興趣的環境中鍛鍊身體又陶冶身心。

3.重建自身的社會角色,建立社交連結

社會參與是復健的重要一環。透過參加社區活動或志工服務,患者可以重建社會關係,增強自信心。一位中風患者在復健期間加入了社區合唱團,不僅改善了呼吸功能,也結交了許多朋友。

4.持續動起來,特別是步行

復健治療是辛苦的,但在逐步康復後,維持運動習慣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其中,步行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對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都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研究顯示,規律的步行可以降低跌倒風險,並提高生活品質。如果覺得步行需要較大的場地才能做,推薦可以研究看看近期有名的「超慢跑」運動,在家也能有效練習,持續動起來。

5.定期回診,確保健康維持

回診時,記得告訴醫師或治療師關於患者的日常活動,讓專業團隊進行評估、監測身體狀況,及時調整復健方式與計畫,確保功能維持在最佳狀態。一位因髖關節骨折接受復健的長輩,在回診時發現步態不穩,經治療師調整運動方式後,不僅改善了步行能力,也降低了跌倒風險。

此外,定期回診也有助於發現潛在問題,例如肌肉流失、關節僵硬或疼痛復發,透過早期介入,可以有效避免功能退化。

復健之路漫長,但每一步都值得

無論是從個人能力的提升、社會角色的定位,還是從興趣愛好中獲得動力,這些因素都在引導患者走向全面康復的道路。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還需要更多外在的支持與內在的堅持,讓患者在面對未來時得以充滿希望與勇氣。

復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屬和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透過積極參與和保持樂觀的心態,每個人都有機會重獲新生。

隨著社會對復健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我們相信,隨著復健知識的普及,面對疾病衝擊後的各個世代,不再只能被動地接受現實,而是更有機會藉由練習,重新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陪伴家人復健困難多,掌握延續復健成果的5個關鍵因素

延伸閱讀
只是貧血,小事啦?別輕忽!腫瘤科醫師提醒4原因,嚴重者竟可能是初期癌症
生病造成吞嚥困難,餘生只能鼻胃管?醫師解惑:多數可靠復健改善
重度中風病人有機會痊癒嗎?「不放棄」是關鍵,但「沒人陪病」卻是患者共同的困境

最實用的養生保健、心情支持、疾病知識和社會資源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別忘了-「銀髮照顧,就找愛長照」!


AD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