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金融專家王友民深耕兒童金錢教育
教孩子理財 引導他「作大夢」
撰文者:黃嫈琪
更新時間:2017-01-01
瀏覽數:8,123
每到農曆新年,孩子最期待的莫過於領壓歲錢。身為家長,是否有跟孩子討論過怎麼運用金錢?還在就讀小學的孩子,金錢來源只有零用錢和壓歲錢,真的需要在這麼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理財嗎?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FINLEA)曾在2015年做過一項親子理財教育的調查,調查對象是年滿20歲且育有6至18歲子女的家長。有96%的家長認同理財是重要的,但只有6成的家長有教孩子理財觀念。
其中,家長沒有教孩子理財的主要原因,就是認為「小孩還太小」,一部分家長則認為孩子在生活中就會學到, 或是不知道該怎麼教。而接受調查的家長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擔心孩子長大以後無法經濟獨立,變成「啃老族」。除了平時固定發放的零用錢之外,部分家長也會因為孩子考試成績好,把金錢當成鼓勵學業的工具。
最近出版《24堂課養出富小孩》的王友民,畢業於台北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擁有證券分析師及期貨分析師資格,精通期貨、選擇權等金融衍生性商品,但其實他擔任兒童理財老師已有超過8年的時間,非常重視小孩的金錢教育。他認為教孩子理財,不是要讓他們變得唯利是圖,而是讓孩子懂得珍惜金錢,並且了解「學習」可以累積知識,進而帶來金錢收入。以下是專訪紀要:
唯有先了解金錢的來源
才會珍惜與有效運用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理財?
王友民答( 以下簡稱「答」):現在許多父母在能力許可的狀況之下,會願意給孩子比較好的物質生活,而孩子也會受到廣告的影響,或是跟家庭經濟條件較佳的同學比較,產生強烈的物質欲望。孩子可能會向父母要求,想得到一件較高價的物品,但是問他們,要怎麼賺到買這東西的錢?卻往往回答不出來。
孩子還沒有賺取金錢的能力,只知道金錢可以用來消費,卻不了解金錢的來源。其實,父母可以在生活當中對孩子做機會教育,像是我在新書一開始,想傳達的重點就是告訴孩子們──努力工作,才能取得金錢收入。
社會的運作需要依靠各行各業的分工合作,每個人必須付出自己的勞力或知識,為社會其他人服務;當別人願意使用你製造的產品,或接受你的服務,就必須支付金錢。而當自己獲得了金錢收入,就能再拿錢去換取他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家各司其職,才能讓社會正常的運作。
「理財」就是管理金錢的學問,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努力工作才能獲得金錢收入。只有讓孩子確實了解獲取金錢的來源,才有可能珍惜金錢、認真思考該如何有效使用金錢。
問:家長適合在孩子幾歲的時候教理財?
答:在孩子上小學,第1次拿到零用錢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習理財。基礎的理財觀念就是學習規畫零用錢或壓歲錢的用途,甚至練習存錢。等孩子升上高年級,還可以適當地教育孩子金錢如何在社會上流動,以及透過適當的運用,讓金錢產生更大的價值。
例如,隨著累積的零用錢或壓歲錢增加,帶孩子走一趟銀行或郵局,讓他們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存摺,了解錢為什麼要存在銀行?存錢為什麼有利息可以領?並且在利息入帳時,帶孩子去刷存摺,體驗錢生錢的樂趣。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